文/桐城一派

今天說說浙江桐鄉面。

儘管這個爛大街的話題,不知道被多少人寫過了,但常寫常新,常新常寫,我力爭寫出個不一樣的“桐鄉面”出來。

桐鄉人喜歡喫麪,早上喫,中飯喫,夜飯也喫,夜宵還在喫,幾乎是24小時連軸轉,桐鄉人喫麪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

桐鄉有名氣的麪條,不外乎阿能面、咬強羊肉面和楊家門鹹菜面

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阿能面,邑內大大小小掛“阿能”招牌的麪店,沒有上千,也有七八百家。敝邑周邊的嘉興、湖州、海寧,甚至杭州,也有打“阿能”牌子的麪店。

有人說,阿能面創始人莊冠能的徒弟遍天下。要我看啊,莊師傅不光是徒弟木姥姥,徒弟的徒弟,徒弟的徒弟的徒弟,衍生出來的徒子徒孫、徒孫的徒孫究竟有多少,連“金盆洗手”多年的莊師傅也弄不靈清了。

套用“無XX不桐鄉”這個格式,桐鄉人完全可以自豪地宣佈:無阿能不桐鄉!

大發街的“咬強羊肉面”的名氣比阿能差了點,排第二。

我跟咬強是老鄉,兩家僅一河之隔,癡長他好幾歲,可以說是看着他長大的。他叫我阿哥,我叫他的綽號“大肚子”,咬強也不惱。

其實他的肚子也不大,爲什麼有這個綽號,至今搞不明白。

或許跟他的肚皮能翻跟斗有關。咬強的肚皮有特異功能,能夠上下翻滾,像海浪一樣,煞是好看。

每年夏天,許多小夥伴們就用無知了(蟬)賄賂他,就爲了看他上下“翻肚皮”。

在阿能面的圍追堵截下,咬強能佔有一席之地,至今屹立不倒,實屬難能可貴。原因有二:

一是牌子響亮,“杭嘉湖咬強羊肉”名震杭嘉湖,不火也難;

其次是他賣的是酥羊大面,這是他的特色,換做售賣其他麪條,分分鐘被阿能秒殺。

排在第三的是“楊家門鹹菜面”。顧名思義,這家麪店開在楊家門小區,小店東面是老交警隊,西側是青少年宮。

這家店主打桐鄉最有特色的招牌面——鹹菜肉絲麪,撩撥了多少桐鄉人舌尖上的味蕾。

想當年,就一間破破爛爛的店面,桌子油膩呱嗒,夏天沒有空調,就幾把搖頭電風扇,但“楊家門鹹菜面”名聲大振,喫客盈門,放在露天的桌子一流長排,都要轉好幾個彎,好多人寧可等“翻桌”,也不肯換場戶。

如今隨着楊家門舊城改造,店面幾經搬遷,“楊家門鹹菜面”日漸式微,已經今不如昔了。

屠甸路上的“阿輝麪館”、北門大街的“楊家門鹹菜面”,雖有當年的影子,但已不復當年輝煌。

桐鄉人喜歡喫麪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無從考證。如果要追溯,大鍋面時代9分一碗的“陽春麪”,是五十歲以上的集體回憶。

直到小鍋面的問世,桐鄉人喫麪的歷史才漸漸清晰起來。

關於小鍋面是誰發明的話題,至今沒有定論,但大部分人都傾向於“四隻老太婆”的說法。

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期,四個老太婆就在梧桐大街邊上擺了個麪攤,四人分工明確,有人端面,有人收錢,有人洗碗,據說主廚就是莊冠能的母親。

在桐鄉人的記憶中,“四隻老太婆”的鹹菜肉絲麪是一代人的美好記憶。

其實,在桐鄉的麪條史上,還有一個人不能遺忘,就像“四隻老太婆”一樣,他在桐鄉面條史上也佔有重彩濃墨的一筆。

他名氣大振的時候,阿能面的創始人莊冠能還是個屌絲工人。

這人不是別人,就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梧桐鎮名噪一時的“三娜三鮮面”的創始人何三娜。

按照現在的說法,何三娜當之無愧是那個年代的流量明星,當紅炸子雞啊。

三娜,身材矮小,其貌不揚,鬍子拉碴,不修邊幅,但人不可貌相,他畢竟是國營飯店浸淫了20來年的爐臺師傅,下面功夫還是一流的。

三娜的主打招牌是三鮮面,不僅量足還味道鮮美,配料有土雞、爆魚、河蝦、肉皮、肉圓子、腰花、木耳等,像我們這些熟客,三娜有時多加點一條蝦,多一個肉圓子或者添片腰花,這是常有的事。

到三娜店裏喫麪的三教九流都有,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工薪階層,哪怕是達官貴人,都是三娜的座上客。當時去喫麪的,副處、正副科級別的冒號一抓一大把。

三娜早先的麪店開在梧桐大街北段,影劇院售票窗口的對面,後來搬至外貿公司邊上,但喫客依舊是門庭若市。有一次,三娜家裏有小賊光顧,她老婆毛毛被偷了幾萬元,三娜看不慣毛毛的哭哭嗶嗶,大方地說,被偷的錢我來補上。

三娜人老心不老,年近花甲的他看上了店裏端面的川妹子。有一段時間我去喫麪,是他徒弟桂英在掌勺,一問才知道三娜跟川妹子去拜丈母孃了。三娜從四川回來後,逢人便說,丈母孃比他還小好幾歲。這段經歷成了喫客們的笑談。

後來隨着毛毛單幹,三娜自己年事已高,人也變得越來越邋遢,喫客越來越少,麪店就開始走下鋪路了。再後來,三娜就金盆洗手,告老還鄉。

三娜三鮮面從此就成了絕響,成了桐城人舌尖上的美好回味。

現在的麪食客,只曉得阿能面,哪裏還記得起三娜三鮮面。

PS:三娜今年88歲,身體硬朗,有不菲的退休金,據說老頭的日子過得不錯。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