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呂文琦

截止到8月7日,大部分非上市險企都已披露2022年第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上半年表現浮出水面。

根據界面新聞梳理統計,61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共實現保費收入6409.18億元,同比增速達13.54%,但淨利潤卻出現大滑坡,同比下降幅度高達86.47%,61家險企裏有過半發生虧損。

上一年受車險綜改困擾的財險業逐漸走出陰霾,保費規模與利潤雙雙增長。不過,仍有20家企業處於虧損,43家企業利潤不到1億元,折射出中小型公司面對馬太效應加劇的問題。

人身險公司業績“跳水”,銀行系壽險“一哥”鉅虧

在人身險6409.18億元的保費收入中,泰康人壽與中郵人壽的貢獻位居前兩位,分別爲984.15億元和620.06億元。

保費規模破百億的17家險企中,幸福人壽保費收入129.2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6.98%,位居漲幅第一。陽光人壽、建信人壽、工銀安盛、泰康養老、招商信諾和英大人壽的保費收入增長亦突破20%。

保費規模前十的非上市壽險公司  來源:界面新聞整理

在保費規模百億以下的險企中,德華安顧、和泰人壽、中韓人壽、國寶人壽、君龍人壽、三峽人壽、海保人壽、小康人壽、華匯人壽9家險企保險業務收入均不足10億元。

儘管保費實現兩位數正增長,但非上市人身險公司卻發生“跳水”。2022年上半年淨利潤合計41億元,而去年同期爲305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86.47%,61家險企中過半發生虧損。

“領頭羊”泰康人壽上半年盈利61.55億元,同比下降59.49%。這意味着,除去泰康,其餘60家壽險公司上半年合計虧損達20億元。正在謀求港股上市的陽光人壽以29.23億元的淨利潤爲列第二。除這兩家險企之外,其餘險企的淨利潤均在7億元以下,另有20家公司虧損額度在1億元以上。

另外,受償二代二期影響,在披露償付能力報告的61家險企中,相較2021年同期,共有55家險企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了下滑, 41家險企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據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截至二季度末,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24.2%。

在虧損的險企中,最值得關注的是銀行系保險的“一哥”中郵人壽,其在2022年上半年虧損高達17.78億元,成爲披露償付報告的險企中虧損最多的險企。

中郵人壽背靠郵政集團下的銀行渠道,成立三年便突破百億保費大關,躋身國內壽險前十的行列。但一般而言,保費主要依靠銀行渠道會導致交給銀行的手續費較高。同時,因爲銀行的客戶羣體以理財爲主,目前銀保渠道主要銷售短期或躉交的儲蓄型保險,這類產品結構單一,很難支持公司建立保費持續增長的能力。

在今年年初,中郵人壽註冊資本從215億元增加至286.63億元獲批,新增註冊資本由友邦保險認購。此次交易引資金額達120.33億元,是我國保險業截至目前最大的增資擴股引戰項目。

此次增資擴股後,友邦保險持股24.99%,股份比例排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的38.20%後,成爲中郵保險的第二大股東。業內普遍認爲,中郵人壽將借友邦的高端代理人經驗打造自己的代理人渠道。

與中郵人壽同屬銀行系保險的中信保誠上半年保費收入爲158.24億元,淨利潤3.79億元,爲銀行系保險淨利潤第一。中信保誠亦屬於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大部分合資險企在上半年的利潤表現穩健,中意人壽、中美聯泰與中信保誠爲非上市壽險公司的利潤前三甲。同時,在上半年的投資市場的動盪中,投資收益率能超過2%,高於多數險企。

財險正走出陰霾,但馬太效應凸顯

今年上半年,76家財險公司共實現保費超2000億元,淨利潤60億元,較2021年同期均有所好轉。

保費規模前十的非上市財險公司  來源:界面新聞整理

從保費規模和盈利水平上看,國壽財險領跑,保費收入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12.4%,淨利潤11.77億元。中華聯合與陽光財險緊隨其後,保險業務收入分別爲368.44億元、208.73億元。陽光財險以淨利潤11.31億元,綜合成本率97.8%,位居盈利榜第二位。

財險走出去年以來的低迷離不開綜合成本率和賠付率的下降。有數據顯示,上半年,財險行業綜合成本率約爲97.3%,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承保效益顯著改善。另外,因上半年疫情影響,出行的減少也帶動車險的賠付率下降,數家險企的賠付率都降至60%-70%區間。在規模過百億的險企中,背靠國家電網的英大財險綜合成本率爲82.74%,綜合賠付率27.66%,實現利潤8.13億元,表現突出。

但在大型財險公司規模與盈利水平雙優之時,仍有20家企業處於虧損,43家企業利潤不到1億元,這折射出目前財險公司在盈利上的困境,尤其是中小型公司面對馬太效應加劇的問題。

有三家險企在2022年上半年出現了業務規模腰斬的情況,分別是太平科技(-56.06%)、富德財險(-55.57%)、新疆前海聯合財險(-54.7%),並且這三家險企的保費規模均不超過10億元,太平科技的保費收入僅2900萬元。

在虧損的險企中,綜合成本率均突破100%,同時賠付率也出現高企。比如陽光信保保費收入2100萬元,綜合成本率高達281.53%,主要因爲此前踩雷融資性信保業務,被監管處罰關停部分業務,這導致業務規模萎縮,且因規模較小,固定成本難以攤銷。

在財險公司中,淨利潤墊底的是長江財險,其綜合成本率達143.66%,賠付率90%。長江財險於2011年,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合力推動籌建,是註冊在湖北省的第一家全國性法人財產保險公司。2016年之後,長江財險便一直處於虧損之中,主要原因是核心業務車險的承保虧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