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海關總署網站8月7日發佈7月外貿進出口數據,據海關統計,按美元計價,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5646.6億美元,增長11%。其中,出口3329.6億美元,增長18%;進口2317億美元,增長2.3%;貿易順差1012.6億美元,擴大81.5%。

西方媒體普遍關注到中國出口數據的強勁增長,指出18%的出口漲幅要遠遠超過外界此前預期的水平。

美國《華爾街日報》7日發文稱,對於中國7月出口,該報採訪的一些西方經濟學家曾給出過15.6%的預測中值,但中國實際的出口數據要遠高於這一預期,強勁的表現讓許多經濟學家感到意外。這也表明,中國有力地緩解了上半年疫情給供應鏈造成的問題,港口和工廠積壓的訂單得到迅速處理。

強勁表現似乎打破了一些經濟學家唱衰中國外貿的論調。報道稱,在過去一年多里,許多專家始終認爲,中國的出口繁榮是“不可持續的”。他們宣稱,西方國家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因此中國的外貿出口將面臨“大幅萎縮”。

美國彭博社則援引高盛集團的分析報告稱,中國的出口增長似乎主要受到汽車、鋼鐵產品和紡織相關產品,例如汽車出口同比漲幅從前一個月的21.2%提升至64%。而按照國家分類,中國對東盟和歐盟的出口是最強勁的,增長幅度分別達到33.5%和23.2%,對俄羅斯的出口也增長了22%。

報道援引資產管理公司保銀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的話說,強勁的出口增長將支撐中國經濟度過“困難時期”,這也有助於提振外界對人民幣匯率的信心,並遏制資本的外流。

“7月份出口額增速高位上行,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走低,在同比方面推高今年增速。”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表示,7月份,我國對歐盟、東盟和印度的出口同比均現高位上行。另外,出口商品價格上漲也是支撐出口額較快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前,美、歐等我國主要出口目的地正在經歷高通脹,帶動我國主要出口商品價格上漲。7月份貿易數據顯示,鞋靴、鋼材出口額增速均明顯於高於出口量增速;國際油價上漲背景下,成品油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出口額則同比大增。

從進口來看,7月份進口增速略有上升。王青認爲,這主要源於上年同期進口基數大幅下沉。進口增幅不高也與當前國內對上游大宗商品需求較弱相關,加之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一波下跌,都對我國進口額增長形成一定抑制。

但在全球通貨膨脹高企、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西方媒體同時懷疑,物價飆升可能導致外國市場需求萎縮,這或許會讓未來幾個月的中國出口放緩。

《華爾街日報》稱,西方國家嚴重的通貨膨脹已經對消費能力產生影響,由於通脹持續走高導致消費者預算緊張,美國部分大型零售商出現了服裝、家電和電子產品滯銷的情況,商品的積壓可能降低美國零售商繼續進口商品補充庫存的意願。

美國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邢自強稱,中國很難遏制全球需求萎縮的“逆風”,他認爲今年下半年中國的出口增長可能會放緩。

不過英國路透社7日報道稱,雖然7月全球工廠的訂單需求呈現下降趨勢,但也有一些跡象表明,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運輸和供應鏈危機有所緩解,這恰好能趕上貨運機構爲年末購物季做準備的時間。

此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國7月進口按美元計價增長2.3%,這要低於外界預期的水平,這或許意味着中國內需依然疲軟。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澎湃新聞表示,出口增速可能面臨趨緩,但有望繼續保持韌性。主要是中國外貿出口結構持續優化,外貿企業提質增效創新發展與外貿紓困助企政策持續發揮作用,有助於降低海外需求放緩與供應鏈方面壓力;另外,全球通脹高燒不退環境下,中國產業鏈完整、產能配套能力強,生產效率高等,繼續爲外貿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周茂華還表示,進口增速有望進一步增強,主要是國內需求在穩步恢復,能源和商品價格高位回落,可能一定程度提振進口。但國內房地產等需求處於恢復階段,海外需求趨緩,加之能源和商品價格維持高位,預計中國進口改善整體偏緩。整體看,未來幾個月中國進行有望延續出口強、進口弱、貿易順差高的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