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內現存最長木拱廊橋——福建寧德屏南萬安橋突發大火,火情於當日晚上10時45分被撲滅,橋體已燒燬坍塌,無人員傷亡。

面對萬安橋的突然失火,當地村民和全國網友都不勝唏噓。

屏南縣官方也表示,將把此次火災原因調查和保護與修復工作作爲重點來抓,堅持“快偵快破”,第一時間查明火災原因,從嚴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同時啓動萬安橋修復工作,目前已初步擬定修復方案,將按程序上報審批。

當前屏南縣已成立處置工作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現場管控、火災原因調查、文物保護與修復、紀律監察等6個組,全面有序開展後續處置工作。

對於當地民衆而言,萬安橋不僅是一個景點,更是精神的寄託。

根據《屏南縣誌》顯示,在歷史上,萬安橋曾經被3次焚燬,經歷過3次重修以及多次維修。據《屏南縣誌》記載:“宋時建,壘石爲墩五,構亭於上,戌子(經考證,疑爲1708年)被盜焚燬,僅存一板。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又遭盜焚,架木代渡;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復建;20世紀初又遭火燒,1932年再次重建;1952年西北端被大水沖毀兩個拱架,1954年重修。

萬安橋900多年曆史,也是一部反覆焚燬和復建的歷史。

“因此萬安橋焚燬,從文物角度看自然是極痛心事,技術傳承上並非不能恢復。”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劉妍對澎湃新聞稱。

劉妍對於中國的木拱廊橋擁有很深的研究,著有《木拱廊橋:技術與社會史》一書,2013也曾到過萬安橋進行考察和測量;今年8月1日,他再次率隊到此考察和測量,並拍攝了多張萬安橋被焚燬前的場景。

他稱,萬安橋在民國時還是一座伸臂橋,1932年復建時改爲木拱廊橋,見證了晚清民國間木拱廊橋在閩浙間突起的熱潮。

據《浙江日報》報道稱,目前在浙南閩北山區保存有自宋代以來的各式木拱古廊橋100多座,主要留存在浙江慶元、景寧、泰順,福建壽寧、屏南、周寧、建甌、政和、松溪等縣市。

2009年,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前福建省壽寧縣、屏南縣、周寧縣、政和縣,浙江省泰順縣、慶元縣、景寧縣正抱團申遺。閩浙兩省七縣(浙江泰順、慶元、景寧,福建壽寧、周寧、屏南、政和)共同申報,22座“閩浙木拱廊橋”已於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而失火的萬安橋,正是打包申遺的22座中的一座。

那麼接下來木拱廊橋如何纔能有效保護、傳承和利用呢?而萬安橋究竟應該如何修復呢?劉妍一一作出解答。

2022年8月6日晚,突發大火,福建寧德屏南萬安橋的橋體已燒燬坍塌。澎湃新聞記者王選輝 圖萬安橋特殊在哪裏?

澎湃新聞:

萬安橋的焚燬讓不少網友唏噓感嘆,這座橋經歷了多次重修,聽說你此前也多次到此考察和測量過這座橋,那麼已焚燬的萬安橋究竟是什麼時期的建築?有人說只有橋墩是宋朝的,其餘可能都是清朝或民國時期建造的。

劉妍:

橋墩也可能不是宋代的,也有可能清代某次重修是建造的。宋代根據文獻這個地方的確也有一座橋,但後面歷代重修,未必會完全疊在同一準確橋址,不少古廊橋重修時,偶爾也會多少錯開一點距離。

澎湃新聞:

萬安橋在中國橋樑史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劉妍

:萬安橋首先是一座編木拱橋,編木拱橋在橋樑類型中是一個異常狹窄的門類。以如此技術建造的木拱廊橋,全世界僅存在於中國閩浙兩省交界大概方圓200多公里的區域。它的技術能力在中國傳統木構橋樑中比較特殊,雖然人類文明史上會有些和它原理相似的結構,包括達芬奇設計過相似的橋樑結構,《清明上河圖》裏也有相似的結構,但都不一樣。而閩浙木拱橋是這種門類中,技術發展最爲成熟的一個子類型。而萬安橋是其中不多的多跨橋樑,整體規模最大的一座。多跨的木拱橋本來也不多,福建一些老照片上面的三跨、四跨和五跨的木拱廊橋都沒了。萬安橋又是多跨的木拱廊橋中最大的一座橋,它是木拱廊橋裏邊,長度最長,連續跨度最多的一座橋。

澎湃新聞:

這種橋樑的建造技術方面,到底特殊在哪裏?

劉妍:

編木拱用木材“編織起拱”,能實現較大的跨度,而閩浙地區的傳統造橋技術其實是用極其有限的材料成本,極其粗陋的技術基礎,在非常艱險的情況下修建的橋樑,這是中國古代很值得去關注的技術創造。這並不是技術本身就多麼厲害,關鍵在於它是很落後基礎條件之下逼出來的很巧妙的技術創造。

澎湃新聞:

據你考察,福建屏南縣還有幾座這樣的木拱廊橋呢?

劉妍:

福建省屏南縣原來有好三座有歷史和特色的古代廊橋,以前有一個說法叫“百千萬”,所謂“百”是位於屏南縣棠口鄉下坑尾村與壽山鄉白洋村交界白洋溪上的百祥橋;“千”是指位於屏南縣S202棠口衛生院東北側的千乘橋;而“萬”就是指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的“萬安橋”;現在百祥橋和萬安橋都已經焚燬了,只留下一個千乘橋了。

被焚燬前的萬安橋,拍攝時間爲2022年8月1日。劉妍 供圖澎湃新聞:

除了技術以外,你認爲它的社會價值在哪裏呢?

劉妍:

萬安橋作爲一個建築空間,同時也是一個公共場所,當地百姓是把它作爲公共建築,或者公共場所的屬性發揮到極致,已經變成當地的活動中心和休閒中心,過往的行人會在這裏休息,當地的老百姓會坐在這裏聊天、交流和休閒,乃至於以前也會有乞丐住在橋上,成爲暫時的庇護所。

在民國時期,維護橋的人家會捨出一片田地,專門會有人在橋上給過往行人供茶。

通常很多廊橋都是把橋遮起來,而萬安橋是廊屋上部沒有風雨板,很通透,兩邊供大家坐的“美人靠”也很漂亮,所以它不是一個純粹的功能性,在藝術設計上也有所講究,猶如平南縣長橋鎮的“客廳”一樣,任何時間來這裏,它都坐滿了人,夏天,橋上吹着風很涼快。所以,當萬安橋被燒的那一晚,我從視頻中看見很多人都哭了,說明它寄託了很多人的情感,彷彿是自己家被燒了的感覺一樣。

“技術傳承上並非不能恢復”

澎湃新聞:

你此前帶團隊測量過萬安橋,你認爲它的維修有難度嗎?

劉妍:

對,我在2013年做過測繪,但我們也不是唯一的做測繪的團隊,因爲萬安橋是國保單位,所以相關部門此前也對它進行過系統測量,相關資料和基本信息也都是有的。另外屏南縣有木拱橋傳承人,包括1954年參與修過萬安橋的老匠人在世,也有另外一些家族脈絡的匠人可以修造木拱橋。因此萬安橋焚燬,從文物上自然是極痛心事,技術傳承上卻並非不能恢復。我還不知道它受災之後橋基狀態如何,如果橋基保存完好,只是木結構焚燬的話,也就簡單些,但如果橋基也有塌毀的話,損失就更大,修復投入也會更多。古橋基非常漂亮。

澎湃新聞:

萬安橋經歷多次焚燬和重修,你認爲,像這樣類型的木拱廊橋在保護上存在哪些難題?

劉研:

保護的問題,像萬安橋這樣的木質結構橋樑一直都是個難題,尤其是古老的城鎮環境,消防車很難進入的位置,比如像萬安橋此次焚燬,它配套的消防措施肯定是不夠完善的。另外現代的物質環境也會給橋樑帶來新的隱患,比如現在有很多電線是會上橋的,包括燈光和監控,那麼線路如果老化就有危險。我最近也在福建考察當地木拱廊橋,萬安橋焚燬後,當地政府也立刻採取拆除了一些橋樑上的燈,也是意識到了這個隱患。

另外中國的古橋樑是和地方信仰密切聯繫的,尤其福建的民間信仰很興盛,古橋上都會有神龕,橋頭橋尾還常常有廟,日常有民衆來燒香做法事。你肯定不能一刀切地把這種民間習俗禁封掉,它也是我們的文化遺產。但歷史上很多橋燒掉也與此有關。如何以安全的方式保留這些民俗,不對橋樑造成威脅,也是一個需要妥善解決的問題。

此外水患也是一個困境,現在的河道都做了硬化,洪水期間對橋樑的衝擊會更大,近年也有很多橋因爲洪水毀掉。

萬安橋已變成當地的活動中心和休閒中心。劉妍 供圖澎湃新聞:

你認爲這次萬安橋的焚燬以後,我們應當如何汲取教訓,進一步保護木拱廊橋呢?

劉妍:

萬安橋這次事故原因還沒有查明,可能現在還不能總結教訓。不過我想民俗文化的維繫和文物保護防範之間的困境,肯定是不能迴避的問題。此外我還想提醒一點,像萬安橋這樣的國保單位被毀,全國震動,萬衆矚目,但實際上這些年還有很多省級、縣級、甚至都沒有列入文保點的古建築古橋樑,因爲水災火災被毀,大家是完全不知道的。這類古建築古橋樑,尤其在福建,數量還是可觀的,但他們的消亡速度也是迅速的。它們也是非常寶貴的。希望能有更多的注意力、資金和保護力量關注投入到它們身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