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面對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所引發的本國貨幣貶值與資本流出壓力,亞太國家穩定外匯儲備的難度日益加大。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印度、泰國、韓國的外匯儲備分別減少約620億美元、約280億美元與約250億美元。

在多位金融業內人士看來,這些亞太國家外匯儲備縮水,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美元上漲導致他們外匯儲備裏的非美貨幣資產折算成美元后的金額減少,二是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下跌拖累外匯儲備估值下跌,三是他們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市以維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

“尤其是干預匯市對這些亞太國家外匯儲備消耗的衝擊相對較大。”一位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比如爲了遏制印度盧比貶值,近期印度央行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市的頻率明顯增加。

在他看來,這些亞太國家之所以紛紛動用外匯儲備干預匯市,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國家不願跟隨美聯儲大幅度加息以確保經濟增長,但面對美元資產利差優勢縮小,他們只能動用外匯儲備作爲穩定本國貨幣匯率的關鍵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似乎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記者多方瞭解到,今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波動,主要反映外匯儲備各類資產價格變化與匯率因素折算。

8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1041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328億美元,升幅爲1.07%。

一位國內大型私募基金宏觀經濟學家表示,7月全球股票債券價格有所回升,驅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明顯上漲,甚至它成功抵消了當月美元上漲等匯率因素影響,令外匯儲備延續平穩波動態勢。但這也反映資產價格變化與匯率折算因素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波動起到主要影響。

在他看來,今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跨境資本流動持續均衡,加之經常賬戶保持順差與長期資本繼續流入中國,令中國相關部門無需投放外匯儲備填補資本流出與經常賬戶赤字缺口。

國家外匯局副局長王春英指出,上半年經常賬戶順差,以及長期資本流入仍然是穩定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且中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不斷優化,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持續居全球首位,仍然發揮着穩定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重要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亞太國家消耗外匯儲備穩匯率

面對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所帶來的資本流出與本國貨幣貶值壓力,越來越多亞太國家不再選擇跟隨美聯儲大幅加息,而是動用外匯儲備穩定本國貨幣匯率。

瑞穗銀行經濟學家Vishnu Varathan對此認爲,亞太地區新興經濟國家央行不太願意沉迷於競爭性加息,所幸外匯儲爲這些央行提供一些操作空間,可以作爲支持本國貨幣匯率和遏制輸入性通脹的手段。

一位外匯經紀商表示,在7月美元指數創新過去20年以來新高期間,印度等亞太國家央行都在頻繁動用外匯儲備(拋售美元儲備)穩定本國貨幣匯率。

“儘管此舉無法扭轉本國貨幣貶值趨勢,但它的確令印度盧比匯率跌幅小於多數亞太國家貨幣。”他指出,這也帶來三大好處,一是有效降低輸入性通脹壓力,給本國通脹降溫;二是有效緩解資本流出壓力,畢竟貨幣大幅貶值會導致衆多套利交易資本收益大幅縮水,令他們以更大規模撤離亞太地區新興市場國家;三是給這些亞太國家放緩加息步伐贏得重要的窗口期。

這位外匯經紀商指出,在俄烏衝突等因素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極大的情況下,若亞太國家貿然跟隨美聯儲大幅加息,勢必造成本國經濟進一步低迷,尤其對出口導向型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大幅加息無疑將加重外貿出口企業的經營壓力,導致更多企業遭遇破產與經濟動盪。

Maybank投資銀行經濟學家Chua Hak Bin指出,如今亞太國家動用外匯儲備穩定本國貨幣匯率,還能有效降低出口企業與金融機構借款人的風險,對出口導向型亞太新興市場國家經濟穩定顯得尤其重要。

但是,亞太國家持續消耗外匯儲備穩匯率,未必是長久之道。

Vishnu Varathan直言,相比以往亞洲遭遇的經濟危機,目前泰國、菲律賓與韓國的外匯儲備美元資產流失程度達到令人擔憂的水準。

記者多方瞭解到,如何吸引美元資金重返新興市場以填補外匯儲備的美元資產,正成爲不少亞太國家的新挑戰。比如印度央行近期放寬非居民印度人的美元定期存款限制。

在多位金融業內人士看來,要穩定本國匯率,不能僅僅依靠消耗外匯儲備。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韓國已要求國民養老金服務機構在海外投資時開展更積極的匯率對沖,減少韓元異常大幅波動壓力。

中國外匯儲備平穩波動

相比衆多亞太國家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穩定本國貨幣匯率,中國似乎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儘管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出現較大幅度貶值,但衆多海外投資機構幾乎都沒發現中國相關部門干預匯市的跡象。這背後,是中國跨境資本流動保持均衡態勢,令中國無需額外投放外匯儲備對沖資本流出壓力。

在他看來,不同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先後遭遇外貿逆差與資本流出壓力,中國經常項目賬戶保持順差與長期資本持續流入,令中國擁有足夠的外幣資金流入以充實外匯儲備,確保外匯儲備基本穩定。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78億美元,同比增長23%;上半年外貿順差更是超過3700億美元,不但給人民幣在合理區間平穩波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令中國外匯儲備擁有更充足的資金吸收操作空間。

“其實,我們投資模型顯示,上半年中國外匯儲備並沒有從金融市場吸收大量資金,其資產規模波動更多反映其資產組合的價格波動與匯率折算因素變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境內金融市場匯聚數千億美元外匯存款,足以有效對沖美聯儲大幅加息等因素所帶來的資本流出壓力,因此中國根本無需犧牲外匯儲備遏制資本流出。”上述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向記者指出。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認爲,當前影響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主要是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未來美元指數繼續大漲、美債歐債等繼續大跌的可能性有所下降,加之中國經濟穩步恢復,有利於中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在剔除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因素後,國際收支因素也會帶來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比如7月中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均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與金融項目大概率保持“一順一逆”狀態,且順差略強於逆差。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儘管7月北向資金與南向資金分別淨流出210.69億元人民幣與305.03億港元,但當月強勁的外貿順差數據足以抵消這兩個資本項資本流出壓力,確保跨境資本流動延續均衡態勢。

王春英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充滿挑戰,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但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繼續支持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作者:陳植)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