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楊昕怡 

“邁塔星的英文名是iMetaStar,也就是‘我’‘元宇宙’‘明星’,我是元宇宙裏的明星。”在8月4日的線上發佈會上,STEPVR合夥人、高級副總裁張振華這樣分析,並以此解釋邁塔星提供的元宇宙相關服務。

8月4日下午,VR技術研發和設備產品供應商STEPVR旗下的專業虛擬人動捕設備商邁塔星iMetaStar用一場虛擬發佈會,宣佈啓動“10000+虛擬人星計劃”,並拉來微博、抖音等媒體平臺,來保證流量、運營、商業變現等。

STEPVR方面稱,該計劃將通過提供動捕設備、運營加持、IP曝光、商業變現四大手段,讓一萬人提前實現商業化,在元宇宙內擁有自己的數字分身。

硬軟件同步助力商業化

虛擬發佈會後,張振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邁塔星的產品實際上是解決元宇宙原住民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計劃將第一批自然人的數字分身迅速遷移到元宇宙世界裏,並希望能成功在直播、短視頻等相關領域裏得到商業變現,讓元宇宙概念迅速落地。”

同時,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數字虛擬人的變現邏輯和普通主播的完全一致,“在使用了動捕技術後,虛擬人和真人主播的狀態是一樣的,可以實時產出素材。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頭部虛擬人主播,以前都是表現還行的真人主播。在轉向虛擬人後,他們的流量能力和收入都是以前的8倍至10倍。”

對於虛擬人的發展,易觀分析文化消費行業高級分析師王媛婭在微信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虛擬形象是元宇宙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STEPVR在內的很多企業和平臺順應潮流推出了虛擬人以及相關服務,後續如何做好運營,如何長期保持虛擬人熱度是一大挑戰。

近年來,在元宇宙熱潮中,虛擬人層出不窮。從許安一、平頭哥到愛夏,都在互聯網上收穫了一大批關注者。

STEPVR的公關負責人在微信上告訴記者,除了以上3位出圈虛擬人,邁塔星共通過硬件、軟件支持,孵化了12位主流元宇宙明星,抖音粉絲量均在20萬以上,正在孵化中的還有近100位。

虛擬人的巨大流量從何而來?張振華給出了四點答案。

首先是STEPVR獨家研發的“光慣一體”技術,即激光加慣性。

衆所周知,虛擬人的肢體語言呈現離不開動作捕捉技術。張振華介紹,世界範圍內最早的動作捕捉技術是光學攝像的技術,多用於影視行業,這套動作捕捉方案的缺點就是價格昂貴,“大製作特效片需要上億投資的原因之一,就是從技術的底層方案來的。”

除了光學攝像方案,還有一套依靠慣性的動作捕捉方案。然而,張振華表示,純慣性動作捕捉在採集絕對位移的數據時表現不佳,“使用該方案的話,虛擬人很可能在移動中蹦到了場景之外,這就要求用戶頻繁複位。”

因此,基於這兩個方案的優劣,STEPVR研發了激光配合慣性的動作捕捉技術,既能留存光的穩定、精確的數據維度,又能獲得慣性動捕對旋轉量的精準測量。

“我們的動作捕捉設備在人體的全身上下有15個骨骼處大點,算上手指上的12個點,全身共有27個點,從根上解決了‘穩’和‘準’的問題。”張振華介紹。

此外,“操作5分鐘,直播5小時”這句口號,顯示了邁塔星的底氣。張振華表示,邁塔星操作簡單,可以在任意場地實施,同時還搭載了豐富的場景、服裝、道具的切換,以及多種特效、彈幕互動遊戲等功能,爲虛擬主播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和發揮空間。

基於這一點,王媛婭認爲,通過萬名虛擬人星計劃,STEPVR能夠讓用戶擁有非常多的人物選擇、服務選擇,從而提高虛擬人賽道的玩法和玩家數量。

除了在硬件技術上的創新和積累,邁塔星還在IP的運營推廣和賦能上下了一番工夫。

據悉,STEPVR將利用邁塔星數字資產商城及其他相關軟件爲虛擬人提供內容定位、IP原力挖掘、內容輸出等服務,力求高效打通與粉絲的連接通道。

“總的來說,進入邁塔星後,用戶只需進行短視頻的製作和參與直播,人設、流量、商業化變現,我們都會教授和給予幫助。”張振華說。

變現邏輯與普通主播一致

中研普華《2022~2027年中國元宇宙行業發展深度調研與未來趨勢測試報告》中指出,虛擬人是元宇宙的重要技術分支之一。

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在微信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國虛擬人的發展有兩大方向。

一是微軟小冰、小愛同學等人工智能,屬於“匹諾曹型虛擬數字人”;二是虛擬偶像、虛擬歌姬這樣的“木偶型虛擬數字人”。

張書樂認爲,打造此類虛擬人在技術上問題不大,難點在於內容創作,“目前排名第一的洛天依與日本的初音未來還有極大距離”。

他指出,目前,我國的數字虛擬人還主要集中於第二類,其場景也逐步衍生至虛擬主播、動漫角色扮演、綜藝的虛擬嘉賓以及實景演唱會中的3D投影互動人物等。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虛擬人帶動產業市場規模爲1074.9億元,核心市場規模62.2億元,預計到2030年,我國虛擬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

張振華也觀察到了虛擬人的強大變現能力,“目前虛擬人這條賽道表現出三大特點:超強的變現能力、對流量的加持作用以及技術的快速變革。”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數字虛擬人的變現邏輯和普通主播的完全一致。從相同的變現邏輯來看,“元宇宙不僅是虛擬人的元宇宙,也是自然人的元宇宙”這一句行業早期標語似乎是一個大概率發生的預言。

張振華認爲,在不遠的將來,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有自己的數字分身,“不僅能作爲人們在遊戲中的角色,還能代替人們去做一些忙不過來的事情,比如陪伴家人、完成工作等,實現元宇宙的真正落地。”

他表示,在元宇宙概念流行以前,數字虛擬人的業務基本集中於B端,之後,我們看到很多小型MCN和個體達人都開始關注到了數字虛擬人。“我們的C端業務在這一階段已經開啓了,希望讓邁塔星服務更多虛擬人,成爲C端達人的流量利器。”

對於STEPVR的這一目標,王媛婭認爲,雖然對於企業而言,現在推出虛擬人的成本、技術要求越來越低,但對於元宇宙中個人用戶來說,打造自身形象依舊存在較高的門檻。

“每個人都可以在虛擬世界裏擁有虛擬形象,但這目前的技術更新都偏向捏臉、生成形象,或者更多動作的增加,如果沒有AI來分析用戶的語音、形象、習慣和人設,那就只是一個貼圖而已。因此,我們現在離元宇宙所要達成的‘人格化’目標,依然很遙遠。”張書樂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