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蘇向杲

截至8月8日,大部分非上市險企已披露了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相關險企上半年業績表現也隨之出爐。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已披露該報告的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有29家公司盈利,合計淨利潤爲134.5億元;32家公司虧損,合計虧損93.2億元。

整體而言,上半年非上市壽險公司淨利潤增速出現大幅下滑,上述61家險企合計淨利爲41.3億元,同比下滑86%。受訪專家認爲,投資收益下行是拖累非上市壽險公司業績的主因。此外,疫情等因素也影響了承保利潤。

非上市壽險公司

業績分化明顯

整體來看,61家非上市壽險公司上半年合計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且虧損險企數量超過了盈利險企數量。

在29家上半年盈利的非上市壽險公司中,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意人壽、中信保誠等險企上半年淨利潤排名靠前。其中,泰康人壽與陽光人壽淨利潤在非上市壽險公司上半年淨利潤排名中暫位列第一和第二,分別爲61.55億元、29.23億元,這2家險企的淨利潤之和佔29家上半年盈利的非上市壽險公司淨利潤總和的67.5%,非上市壽險公司馬太效應依然明顯。

從上半年虧損的非上市壽險公司來看,中郵人壽淨利潤虧損17.8億元,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上半年中郵人壽淨資產收益率爲-5.6%,總資產收益率爲-0.4%,投資收益率爲1.8%,綜合投資收益率爲0.8%。除中郵人壽之外,還有2家非上市壽險公司上半年虧損超10億元;另有2家非上市壽險公司的虧損額爲5億元至10億元;其他27家上半年虧損的非上市壽險公司虧損額低於5億元,其中,有11家虧損額低於1億元。

從險企披露的數據來看,目前中小險企面臨諸多問題:一是部分險企保費規模較大,但淨利大幅虧損;二是業務品質低下,部分險種出現高比例退保,個別“拳頭”產品退保率超過50%;三是較爲依賴投資端,但投資能力卻明顯不足。

投資端與承保端

雙雙承壓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險企投資端與承保端雙雙承壓,尤其是投資端收益率普遍下行,影響了險企淨利增速。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較於財產險公司,壽險公司的短期經營業績更易受到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資本市場波動較大是拖累壽險行業利潤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去年同期非上市險企投資收益較高,推高了基數,也是非上市險企業績同比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承保端看,受宏觀經濟、疫情等因素影響,壽險業上半年保費增速持續低迷。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上半年人身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同比微增3.5%。

多家險企稱,新業務價值等方面承壓。例如,泰康人壽表示,二季度,行業仍處高質量發展轉型攻堅期,雖然保費收入初步企穩,但受到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疫情影響下居民消費信心不足等諸多因素影響,保險需求轉化延遲,線下展業受到較大考驗,保費收入與新業務價值等方面仍將持續承壓。

就目前中小壽險公司面臨的壓力,周瑾表示,相比投資端的短期波動影響,客戶經營能力不足和渠道銷售乏力帶來的影響更加嚴重,這也是中小壽險公司面臨經營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市場和消費者已進入新時期,但部分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和競爭能力還停留在舊軌道上。

對於今年下半年壽險業發展趨勢,周瑾表示,下半年資本市場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承保端或仍將承壓,行業將繼續在高質量轉型的道路上探索和嘗試。

黃大智表示,下半年險企的業績依然取決於股市波動、去年投資收益的基數、新業務價值等變量。其中,去年下半年險企投資收益不及去年上半年,因此今年下半年業績增速壓力或有所緩解。

“在承保端,中小壽險企業要持續提升客戶經營能力,尤其是強化數字化時代的客戶需求挖掘、產品定製設計、客戶體驗提升、綜合服務體系以及營銷模式創新等方面能力建設,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在投資端,要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性的特點,發揮股權投資的長期回報優勢,加大投研能力和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建設,用穿越週期的價值投資理念來踐行保險資金運用的使命,並贏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周瑾說道。

慧擇保險經紀戰略發展部總監馬瀟對記者表示,短期來看我國人身險市場增速放緩,但長期發展潛力仍被市場看好,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高收入羣體規模不斷擴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二是居民儲蓄意願增強;三是我國人身險滲透率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基於此,險企應重視精細化運營,針對不同客戶羣體,進行差異化經營,進一步深挖客戶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