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9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佈健康知識:《【清華長庚科普】連日高溫,警惕熱射病》

7月13日14時30分,上海徐家彙站氣溫達到40.9℃,追平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1873年以來)最高氣溫紀錄。“重慶博物館被熱化了”“電風扇都熱成了電吹風”“男子患熱射病多臟器受損像煮過一樣”……連日來,各類關於高溫的話題頻頻登上網絡熱搜。據報道,過去一週浙江持續高溫,連續有中暑患者送醫,多人確診熱射病並已有死亡病例。

原來,“熱死人”並不是隨便說說的。那什麼是熱射病?

“簡單理解,中暑到達最危險、最嚴重的程度就是熱射病了。正常人體體溫波動範圍很窄,構成人體的細胞只有在37℃左右才能存活併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人體高溫持續在42℃以上不退時,就會出現機體蛋白變性、功能失活等情況,甚至會出現細胞壞死,嚴重者會出現一些臟器的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主任張向陽告訴記者,熱射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可達40%至50%,對於50週歲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達到70%左右。

理解熱射病,離不開“中暑”這個關鍵詞。

據《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熱射病是由熱因素作用於機體引起的嚴重致命性疾病,是指暴露在熱環境或者劇烈運動導致的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典型症狀就是核心溫度升高大於40℃、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例如精神狀態改變、抽搐或昏迷,並伴有多器官損害,嚴重者危及生命。

哪些人羣易得熱射病?“高溫高溼的氣候和高強度體力活動是主要致病因素。”張向陽介紹,經典型熱射病常見於年幼者、孕婦和年老體衰者,以及有慢性基礎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損的個體,一次熱浪對人體機能的不良影響,可能會持續1周左右。“還有一種勞力型熱射病,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進行高強度運動、勞作的人更容易中招,機體活動產熱加之散熱障礙,超出人體體溫調節範圍,最終導致嚴重後果。常見於夏季劇烈運動的健康青年人。”

“熱射病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張向陽指出,中暑會由先兆中暑、輕症中暑發展至重度中暑,即我們所說的熱射病,此時患者除了中暑的症狀,還伴有熱痙攣、熱衰竭、昏迷或休克。

“先兆中暑,主要表現是頭痛、頭暈、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這時候要迅速脫離高溫高溼的環境,到陰涼通風處靜臥,避免高強度運動和重體力勞動。有條件的話,要到空調房中休息,並儘可能去掉衣物以助散熱,及時補充含鹽的清涼飲料,可以有效緩解。”張向陽解釋,先兆中暑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就會進展到輕症中暑,出現體溫明顯增高——往往高於38℃,伴面色潮紅和大量出汗,嚴重者出現臉色發白、冒冷汗、站立不穩等虛脫表現。此時,若得到及時治療和處理,仍能很快緩解病情,但如果未引起重視,發展到重度中暑,病情就會急轉直下並預後不良。

會有哪些嚴重危害?“首當其衝的就是中樞神經系統,典型症狀是意識障礙甚至昏迷,也可能出現抽搐,CT檢查可見腦水腫。”張向陽說,同時也會引發多個臟器功能衰竭,如肝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衰竭、橫紋肌溶解等。

張向陽提醒,一定要提高對先兆中暑症狀的警惕性,及時識別、避免病情加重和發展。其次,要注意老人和兒童等相對體弱的特殊羣體,夏季可能衣着嚴實,甚至因爲怕感冒而不願意吹空調,從而導致中暑,這類人羣發病症狀比較隱蔽,不易覺察。甚至還有夏季產婦坐月子不開空調還捂得嚴實,導致家庭悲劇的報道。

“熱射病,重在預防!”針對勞力型熱射病,張向陽建議,在必須戶外活動時做好防護,最好有逐漸適應的過程,避免從涼爽的區域(如空調房)直接到高溫室外區域活動。“還要注意補充水分及鹽分,或者是含電解質的運動型飲料。”一旦懷疑是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發生中暑,一定要離開高溫高溼環境,比如進入空調屋,用溫冷水擦身降溫,若出現昏迷等情況,應及時就醫。張向陽提示,中暑出現的體溫升高,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發燒”,因此也不可使用通常意義的“退燒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