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小巨人⑭丨天海防務秦炳軍:企業發展的本質是創新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董靜怡 上海報道

造船行業有句話:十年不開張,開張喫十年。

這句話很好地反映出了行業的週期性。回溯過去,上一個造船高峯距今已十年有餘,市場的繁榮與否與全球經濟形勢、船齡替代週期等有很大關係。

身在其中的造船企業,發展水平及盈利能力受限於國際船舶市場週期性影響,行業上行時發展大好,浪潮退去時卻也難獨善其身。近日,天海防務董事、總工程師秦炳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坦言,波峯時也要保持謹慎,爲波谷的到來做好準備。

2021年,世界經濟不均衡復甦,國際航運市場呈現積極向上態勢,全球新造船市場超預期回升,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CCI)達到742點,同比增長9.4%,自2012年以來首次回升至正常水平線以上。

大好形勢之下,秦炳軍的發言緣如此冷靜?這與天海防務的發展經歷有關。

2018年開始,海空市場斷崖式下跌,天海防務做總承包的三個船舶項目被違約,前期投入的大量資金和成本沒有辦法及時變現,導致公司資金鍊出現危機。2020年後,經歷破產重組的天海防務絕處逢生,2021年“戰略恢復期”整體營收達14.22億元,同比增長171.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2597.08萬元,同比增長1.62%。

經過二十年的成長,天海防務從業內最大民營船舶設計公司,成長爲船海工程、防務裝備、新能源三大業務爲一體的特色化企業集團。近年來,天海防務及其全資子公司佳豪船海設計院均被評爲上海市“專新特精企業”。

涅槃重生之後的天海防務和佳豪船海,如何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創新是發展之道

天海防務的船海工程爲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2021年佔到公司營業收入的74.21%。

其中,船海工程研發設計業務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板塊之一,由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設計有限公司主要承擔,其既可以支撐船海工程方面的業務,同時也對天海防務的防務裝備、新能源兩個板塊起到技術支撐和引領的作用。

但是,天海防務的危機感始終存在。

“核心是生存問題。”秦炳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於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來說,生存的本質是發展,發展的本質就是創新。不創新,產品優勢沒辦法保持,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天海防務保持了對創新和研發的較高投入。天海防務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研發費用達6325.39萬元,同比增加76.03%,佔到營業收入的4.45%,2020年和2019年分別佔比6.86%和5.80%。

在佳豪船海的支持下,天海防務在開發設計清潔燃料船舶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領先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爲中海油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設計了世界首型雙燃料港口作業拖輪和亞洲首型單LNG燃料的港口作業拖輪,是中國清潔港口示範項目;爲中海油服設計了中國首批雙燃料平臺守護供應船,用於替代海上油氣田的老舊高污染的船舶,是中國海上油氣田清潔燃料利用示範項目。

除此之外,在海洋工程船舶、風電工程船舶和特種工程船舶的設計方面,公司也保持市場領先優勢,設計訂單包括深水鋪管船、新型深潛水工作母船、特大型起重船、大型溢油回收船、搶險打撈工作平臺等。其中,公司設計的飽和潛水支持船是海洋工程船舶的最高端船型。

近年來,中國海上風電建設的熱潮,也推動了海上風電施工、運輸和運維船舶的階段性需求的增長,公司開發設計了系列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等新型裝備,爲國家風電新能源建設提供支撐。

據秦炳軍介紹,近兩年來,佳豪船海承擔的風電安裝工程專用船舶設計業務,佔據了約一半的市場份額。

人才是技術的載體

作爲高端製造業,技術和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秦炳軍也向記者表示,在發展專精特新的過程中,政策、資金固然重要,技術、人才更是核心。“如果兩者再選其一的話,我認爲是人才。”

在秦炳軍看來,就技術談技術本身沒有多大意義,技術應該有生命力、先進性、應用場景,否則就是被淘汰、被替代的技術。

“如何才能保證技術有生命力?那就是人才,人才是技術的載體。”

天海防務通過股權激勵、待遇提升、企業文化建設等途徑去吸引和留住人才。但與傳統制造業所面臨的困境一樣,人才短缺是其長期面臨的挑戰。秦炳軍說,在上海,整個造船行業的人才都比較緊缺。

人社部數據顯示,在2021年四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有43個是“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預計至2025年,中國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將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

上海佳豪船舶設計院(上海佳豪船海工程研究設計有限公司)院長陳雪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幾年對於大學生的引進整體偏低,今年由於疫情因素,對外地畢業生的招聘也有一些影響。

如今,隨着船市回暖,公司受益於海上風電安裝的市場,訂單比較飽滿,議價能力提升,相應的員工待遇方面也得到改善,對於人才的吸引力整體有得到加強。但秦炳軍表示,目前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仍不能與上一個造船高峯相提並論。

在起伏中穩步前進

在秦炳軍看來,上一個造船週期大量的投入,雖經過十年的市場消化,產能過剩的情況仍然存在,企業還是面臨一些生存壓力。

如今,行業景氣度回升,我國三大造船指標實現全面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造船市場新一輪的上行週期或已啓動。反映到具體業務上,秦炳軍表示,近兩年市場較好,船廠議價能力相對較強,毛利率在穩步提升。

對於這次市場的景氣度能持續多久,行業裏也多有不同的聲音,海外消費需求下降等問題備受關注。對於天海防務來講,公司的訂單結構風險較低,其訂單多集中在國內需求以及海上風電建設裝備,屬剛性需求,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較小。

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對造船行業影響如何?秦炳軍認爲,影響不大,確定訂單時對價格會有預判,“因爲籤合同和採購原材料中間有一個時間差,我們怕的是價格波動。”

儘管在豪華遊輪、極地科考等細分領域與國外還有一些差距,秦炳軍還是對中國造船市場充滿信心,“在比較通用的大型海洋工程裝備,包括遠洋運輸船舶方面,我們基本上實現了自主研發、自主建造,以及自主運營管理,與國際的同行站在了同一個水平線上,中國已經從‘造船大國’發展成爲了‘造船強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