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8月9日電(記者周盛盛 央秀達珍)立秋時節,青藏高原氣溫涼爽。站在下卡力崗村村頭望去,遠處青山如黛、牛羊成羣,寬闊筆直的馬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農田,連片種植的紅筍長勢喜人。

65歲的宋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新街回族鄉下卡力崗村。正午時分,她正蹲坐在地裏鋤苗,手腳十分麻利。“我們要把長勢不好的紅筍摘掉,只保留優質苗。”她以前根本沒見過紅筍,2014年起,村裏開始探索紅筍種植。宋卓瑪選擇將家裏的地以每畝700元的價格全部流轉出去,自己來地裏務工,每天還有100元收入。

8月2日,貴德縣新街回族鄉下卡力崗村村民正在地裏採摘紅筍。

以前,下卡力崗村主要種植傳統的小麥、油菜等,由於產量低,每畝純收入不到千元。因此,很多村民選擇外出打工。

爲推進規模化種植、增加羣衆收入,當地決定從雲南等地引進紅筍種植。“紅筍是喜涼作物,適宜在高原生長。所以一到夏天,南方很多地方不適合紅筍生長,從而出現‘紅筍北移’的現象。因此,我們決定引進紅筍。”新街回族鄉黨委書記張萬沛說。

如今,平均海拔2800米的新街回族鄉盛產高原夏菜——紅筍。新街回族鄉鄉長馬林圃介紹,由於當地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且夏季涼爽,非常適宜紅筍生長,而且3至9月,紅筍可種植兩茬,產量也很可觀。

這是8月2日在貴德縣新街回族鄉下卡力崗村拍攝的紅筍。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攝

“外來品種能長成嗎”“產量有多少”“賣不出去怎麼辦”……爲打消村民們的疑慮,2014年鄉上選定幾戶意願強的農戶進行試驗,不僅免費提供優質種子,還從省外找來專家在田間地頭給農戶指導種植技術。

一年下來,紅筍單茬畝產量近9000斤,畝產值近6000元,比原來翻了好幾倍。由於當地氣候條件優良,種出來的紅筍綠色有機,受到消費者青睞,大批量銷往甘肅、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

8月2日,貴德縣新街回族鄉藏蓋村村民馬洋洋往車上裝載紅筍。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攝

第一年試種成功激發了村民們的積極性。2015年,新街回族鄉開始大規模種植紅筍。

隨着紅筍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了村裏,“我們在外面打工不僅花銷大,而且很難照顧家人。現在‘家門口’打工就有穩定收入,而且紅筍口感好,我們自己也愛喫!”宋卓瑪說。

如今,新街回族鄉紅筍種植面積逾7000畝,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戶達44個,全鄉參與紅筍種植的人數佔總人數的比重超過18%,勞務總收入達626萬元。高原夏菜種植已成爲當地羣衆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8月2日,貴德縣新街回族鄉下卡力崗村村民薛長青正在地裏採摘紅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