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王蕙蓉

歐洲央行專家認爲,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將是一種具有潛在優勢的跨境支付方式。

8月,歐洲央行官網發佈了一篇題爲《邁向跨境支付的“聖盃”》(Towards the holy grail of cross-border payments)的工作論文。論文稱,CBDC可能成爲跨境支付的“聖盃”,即跨境支付的最佳解決方案,其有潛力超過市場上的任何其他貨幣,包括比特幣和穩定幣。

前述報告由歐洲央行市場基礎設施和支付總幹事Ulrich Bindseil等專家聯合撰寫,不代表歐洲央行官方觀點。

論文提出,跨境支付的最佳解決方案是一種能使跨境支付即時、廉價、普及,並通過安全的結算媒介(如央行貨幣)進行結算的解決方案。

論文描述了將如何在未來10年內找到這一最佳解決方案,並對每一種結算機制都進行了分析與評估,以發現可以顯著改善跨境支付的方案。其主要提及的潛在結算機制包括:現代化的代理銀行、新興跨境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比特幣、全球穩定幣、通過跨系統和外匯換算層(FX conversion layer)互聯境內即時支付系統、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通過外匯換算層進行跨境互聯。

2020年,G20將加強跨境支付確定爲應該解決的優先事項。G20要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以及其他標準制定機構進行合作,以制定加強跨境支付的路線圖。Bindseil等歐洲央行專家認爲,目前有必要採取有力措施以改善跨境支付。這是由於隨着全球化進程,跨境支付數量預計將繼續增加。此外,儘管數字化使跨境即時通信近乎零成本,但與跨境支付相關的成本並未顯著下降。

據世界銀行集團發佈的一份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向海外匯款的平均成本爲6.09%。“跨境支付是國際貿易和經濟活動的核心,然而長期以來,跨境支付一直面臨四項特殊挑戰:成本高、速度慢、獲取渠道有限和透明度不足。”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表示,“更快、更便宜、更透明和更具包容性的跨境支付將爲支持經濟增長、國際貿易、全球發展和金融包容性帶來更廣泛的好處。”

針對潛在的跨境支付結算機制,歐洲央行專家認爲比特幣“最不可信”,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比特幣的工作證明機制(PoW)本質上是低效的。其次,其跨境支付的“相對優勢”是監管的空白,但隨着政府意識到這些空白嚴重破壞了相關監管的有效性,並支持將比特幣作爲主要的全球非法支付手段,監管空白將被會填補。第三,比特幣甚至不適合作爲境內支付系統,因爲其購買力本身就不穩定。

報告還稱,穩定幣、傳統代理銀行和跨境金融科技解決方案等可能在未來幾年被進一步改善。但從公共政策角度來看,穩定幣似乎比其他兩種更有問題。

2019年,金融穩定委員會(FSB)將“加密資產”定義爲一種主要依賴於加密和分佈式賬本或類似技術的私有數字資產,將“穩定幣”定義爲一種旨在相對於特定資產或資產池保持穩定價值的加密資產。“全球穩定幣(GSC)”則被定義爲有可能在多個司法管轄區推廣和採用,並有可能實現可觀數量的一種穩定幣。

報告指出,像穩定幣這樣的非互操作閉環支付解決方案存在不少潛在問題,包括可能引發隱私泄露問題、破壞金融穩定性和市場完整性,甚至威脅到國家貨幣主權等。

因此,歐洲央行專家認爲,境內即時支付系統的互聯與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在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和即時交易方面潛力最大,更具有跨境支付的潛在優勢。二者具有技術可行性,結構相對簡單,可以通過避免少數市場參與者的主導地位來維持一個具有競爭力和開放的架構,並且不會對國家貨幣主權產生威脅。

此外,報告提出,前述兩種解決方案都需要克服一些挑戰,包括解決帳戶的全球可尋址性問題等,並且需要在反洗錢和打擊資助恐怖主義(AML/CFT)方面取得有力進展,確保絕大多數跨境支付的直通式處理(STP)。前述專家還建議,開發CBDC的各國央行應在早期階段就討論互操作性問題,以確保未來跨境交易的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