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相声来,表演形式差不多的脱口秀红得更快,乱得也更快。

近日有博主曝光了一组脱口秀演员在小剧场表演的视频截图,台词内容引起了极大争议,给他归纳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因为男生只愿意和漂亮女生上床,不漂亮的女生不高兴,于是开始合伙搞女权,所以女权人士长得都很丑。

为什么女生要求和男人同薪同酬,因为她们要买包包车子和房子,为什么要买,因为没有男人给她们买。

原则上来讲,这段台词的逻辑性还是有一点的,而且没有低下的三俗内容。

但深究起来,这段台词用三个字可以概括:“抖机灵”,而且是非常无聊非常冒犯人的抖机灵。

可能有人会毫不在意,脱口秀不都这样吗?没错,现在很多脱口秀剧场甚至脱口秀综艺都这么抖机灵,问题在于,如果这种机灵抖多了,恐怕脱口秀也就走进死胡同了。

一、脱口秀曾高大上过

国内观众习惯认知里的“脱口秀”在国外其实不叫脱口秀,而是“单口喜剧”,可能脱口秀这个名词比单口喜剧更西化更洋气一点,所以这玩意进入国内后就占据了脱口秀这个名词,本来应该叫XX脱口秀的节目反而只能叫“XX秀”了。

在国内单口喜剧刚开始流行时,黄西和大山表现更为活跃一些,他们表演的脱口秀相对比较高大上一些,比如大山喜欢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有些梗让不懂英文的观众都没法理解。

如果脱口秀继续按照黄西和大山他们的路子走下去也不是不好,但太高大上就有些曲高和寡,就像哑剧一样,玩意儿很好,但很难普及。

二、接地气

大概从王自健的《今晚八零后》开始吧,国内的脱口秀节目开始逐渐接地气,像李诞、王建国等一些大学生和白领开始加入其中,其门槛依然不低,笑点也不低,而且受众群体慢慢扩大,很多梗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不过,脱口秀接地气的过程虽然有利于这种表演形式的普及,但也带来了一个存在隐患的问题,那就是门槛不高。

以相声为例,想学相声可以,有的是渠道,但想进入专业相声团队可就难了,你得熟练掌握多少块“活”才行。想进入专业曲艺团队,那门槛就更高了,你不光相声说得好,还得拿奖或者有极其出色的表现,甚至还要考试。

脱口秀进入国内后,没有出现规模化和正规化的团队,行业门槛和标准规范都没建立起来,这就导致很多人都想上台试一试,不出点幺蛾子就怪了。

三、乱象

脱口秀这个行业在国内喜剧界其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因为这个行业的表演形式在国内早就有了,相声、评书、二人转、清口等曲艺项目的表演形式和脱口秀都有相似之处,最典型的就是单口相声。

从表演内容上看,国内的脱口秀和刘宝瑞马三立那个时代的单口相声并不一样,刘宝瑞他们是在讲故事,脱口秀是在抛梗,一个是整块活,一个是碎段子。

但在近些年,单口相声也变了,比如郭德纲的单口相声存在很多闲白,听起来跟脱口秀差不多,更牛的是,他的评书也有点儿往脱口秀发展的趋势。

所以,脱口秀在国内的发展就有些“先天不足”,没有正规军,甚至没有行业标准,从业者几乎都是散兵游勇,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笑果文化其实比起多数相声团队来也就相当于大一点的山头。

没有根基、没有标准、没有规范、没有规模甚至没有门槛的行业,从业者想冒头想挣钱想出名怎么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博出位,怎么容易火怎么来,为了走红和挣钱,可以放弃本来就没有的行业规范和底线。

金广发的团队拍过一个段子,讽刺的就是一些没有底线的脱口秀演员:现在二人转都没有你们这么演的了,你们拉低了喜剧的市场。

当然,金广发团队关于脱口秀最精彩的一个作品是“冒犯抛梗”。

四、冒犯的艺术?

也不知道哪个天杀的人给脱口秀想出来一个名词“冒犯的艺术”,你不是抨击脱口秀没有行业标准吗?哎,现在你就看到了,冒犯的艺术就是脱口秀的行业指南。

在这个所谓“冒犯的艺术”影响下,脱口秀行业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种说不好听就是“欠抽”和“作死”的风格。

比如因为在脱口秀里通过“骂男人”挑动男女对立一举成名的杨笠,她这种冒犯直接把全体男性给骂了,有网友调侃,不知道杨笠的父亲在她眼里是不是“普信男”。

在笔者看来,杨笠这种容易挑动对立情绪的表演一出现就应该予以强烈批判甚至封杀,但她不仅没有被惩罚反而通过这种言论吃到了一大块蛋糕,成为多个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代言和走秀不断。

在杨笠的鼓励下,文章开头那位来自台湾省的脱口秀男艺人说出冒犯全体女性的话,也就不值得奇怪了,只是“可惜”,他是在小剧场表演,没上大舞台,很难吃到和杨笠一样大的蛋糕。

为了出名,为了挣钱,脱口秀行业乱象不断,曾有脱口秀演员被曝光在台上调侃观众的生育能力被打,后来又被曝出,这个视频是团队精心策划的。只能说,这个脱口秀团队的节操掉了个满坑满谷。

如果所谓“冒犯的艺术”只是针对个人,估计脱口秀演员最多也就是“欠抽”,了不起挨顿打。可如果有更多演员像杨笠那样将“冒犯”升级,从冒犯个人上升到冒犯群体,那就属于“作死”了,不光作死自己,也是在作死这个行业。

五、避免死胡同

国内的脱口秀本来是舶来品,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噪,最后成了本土化的“冒犯的艺术”,这就让笔者想起来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食品:掉渣烧饼。

据说掉渣烧饼最初从武汉成名,然后在半年内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一个大城市少说能开几十家店,为什么这玩意这么火呢?

因为掉渣烧饼和国内的脱口秀有不少相近之处。

土洋结合,掉渣烧饼有点儿烧饼和披萨的结合体那种感觉,国内的脱口秀则融合了国外单口喜剧和国内相声、二人转以及清口等曲艺的特点。

门槛很低,掉渣烧饼当年的加盟费很少,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上手很快。国内的脱口秀门槛相对也不高,租个场地摆一堆凳子不需要什么舞美就能开小剧场。

人工简单,制作掉渣烧饼本身就没有多大技术含量,随便招一个人培训几天就能上手,有经验的甚至看两眼就会。脱口秀演员不用科班毕业,嘴够贫吐字清楚就行,没作品没事,上网抄几个段子改一改,齐活。

成品快捷,掉渣烧饼能提供比较快捷的饱腹需求,一张饼上有主食有菜也有调料,吃着方便。脱口秀能提供快捷的娱乐需求,信息化时代网络能提供海量的信息和段子,创作和表演都很方便,观众也不用带脑子,一听一乐。

掉渣烧饼当年怎么红的就是怎么没的,一年之内,满大街的店铺几乎全部关门,偶尔想吃一个都不知道上哪儿买去。其原因也简单,没有技术含量没有门槛也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单品,路只能越走越窄。

相对于掉渣烧饼,脱口秀行业不至于迅速土崩瓦解,但没有更高级的玩意儿,光靠冒犯和嘴贫也一样会把路越走越窄,最后变成死胡同。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