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阳

8月9日,记者从省农科院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北方区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及良繁”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近日在郑州顺利召开,多位院士及国内知名畜牧专家现场支招,把脉问诊北方猪新品种培育中拟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

据悉,该项目紧紧围绕保障“肉盘子”产品稳定供给,涉及地方猪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配套系)培育、良繁新技术研发等地方猪品种产业化全流程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解决地方猪多元化种源供给安全、常规选育效率低、繁育体系不完善等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项目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协同攻关。

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原学者康相涛、四川农业大学李学伟教授、浙江大学傅衍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黄瑞华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审阅了实施方案,对方案内容进行了充分质询和讨论,并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专家组建议项目组以启动会为契机,加强课题单位之间的合作,提前想到问题及解决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业科技处处长葛毅强代表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组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强化法人负责制度,加强专项管理制度;二是充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作用,高质量完成项目目标;三是安全用好项目资金,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四是做好项目组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对接与衔接工作。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全国生猪存栏、出栏和猪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占我国肉类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其中,河南又是全国养猪大省。北方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具有环境适应性强、耐粗饲料、抗病性强、肉质好、风味独特、口感佳等特点。然而,与外来猪相比,地方猪的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综合经济性状差。在民族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针对地方猪新品种的培育显得尤为迫切。

“以地方猪新品种培育为重点,项目组将进一步细化方案,积极组织各承担单位深入研究,迅速开展技术攻关,按时、保质、高效完成地方猪新品种培育,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该项目主持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养猪研究室主任邢宝松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