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艾琳

  [ 從去年四季度試點開始,截至今年7月22日,5家理財子公司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共28只,規模合計達585億元。 ]

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養老型產品明顯加速。從去年四季度試點開始,截至今年7月22日,5家理財子公司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共28只,規模合計達585億元。

憑藉背靠母行的渠道優勢和主打穩健回報的特點,理財子的養老理財規模在短時間內已直追公募基金的養老目標基金。後者首發是在2018年,採取FOF(基金中的基金)形式運作,根據2022年二季報數據整理,目前符合條件的養老目標基金共93只,總規模833.74億元。

未來,理財子在養老市場的份額有望持續提升。“多資產策略(Multi-asset)在海外是主流投資策略之一,未來將在中國養老產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養老目標日期產品本身也是一種多資產策略,這也是理財子發力的重點。”信銀理財多資產投資條線總經理宋飛對記者稱,理財子和公募基金之間的關係更多是“競合”,公募基金權益類產品等也將成爲理財產品資產配置的工具。

理財子加速佈局養老賽道

今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範圍的通知》,從3月1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範圍由“四地四機構”擴爲“十地十機構”。新增的6家試點理財子公司——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單家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爲100億元。

同時,1月,貝萊德建信理財被批准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對於已開展試點的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和招銀理財,上限由100億元提至500億元。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這5家理財子公司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共28只,規模合計585億元。

養老理財產品業績表現穩健,在一季度市場下跌行情中較好地控制住了回撤。中信證券的研究顯示,以2021年底成立的4只養老理財產品爲例,從中位數水平來看,今年一季度實現收益0.58%,二季度實現收益1.65%,上半年累計收益2.32%,折算年化收益約3.4%~5.7%。波動與回撤控制較好,年化波動率約0.8%~2.4%,最大回撤約-0.5%~-0.25%。

第二批試點理財子已在積極籌備產品。宋飛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全球多資產團隊擬負責未來養老理財產品的投資運作。據記者瞭解,該團隊管理的“多彩象信頤分紅”系列產品目前規模已超過200億元,雖仍不是養老理財試點產品,但是爲探索滿足居民養老投資需求而特別打造的,以資產保值增值、提供穩定現金流爲出發點,旨在爲未來發行專屬養老產品進行儲備和鋪墊。

除了分紅型產品,信銀理財早在2020年就着手研發目標日期型產品,這也是海外的養老主流產品,該機構目標日期型產品的規模接近30億元。

目標日期型養老產品依以投資者退休日期爲目標,依照下滑曲線進行大類資產配置,隨着目標日期的接近,基金的資產配置方案越來越保守。當年該產品也幫美國衆多投資者解決了“選擇困難症”的問題。

下滑曲線是目標日期產品的關鍵。“理財子擁有背靠母行的優勢,我們將零售客戶的收入情況、偏好、消費習慣建立畫像,並不斷優化模型,得到一個客戶專屬的目標日期基金的下滑曲線,也使產品更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的要求。”宋飛稱。

多資產策略扛大旗

近年來,越來越多公募和私募基金加碼多資產業務,在華展業的外資資管機構更是以多資產策略見長,不少理財子也開始加碼多資產業務。

養老產品需要控制波動並獲得長期穩健收益,但侷限於低風險的固定收益並不能滿足投資回報,因此多資產策略自然地成爲優選。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里·馬科維茨曾說過,“資產配置多元化是投資的唯一免費午餐”。因爲投資者很難捕捉到作爲“常勝將軍”的投資品,沒有任何單一資產可在不同年度持續上漲。即使是美股,過去10年累計回報表現最佳,但也有年度爲負收益,單一投資美股波動很大。

與平日外界認知的債券+股票的“固收+”有較大區別,宋飛認爲,除了股票、債券兩類傳統資產以外,轉債、REITs、商品、定增、量化策略甚至衍生品等,都在多資產管理半徑範圍之內。如何系統性、有效率地做好多資產管理,提升組合有效性,是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視野要寬,一定不能僅僅侷限在個別區域、個別資產類別,立足國內但不侷限於國內市場去做多資產管理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多資產投資中,除了大類資產配置,底層資產或策略的優選非常重要。

申萬宏源對FOF組合的研究顯示,參考海外養老產品的做法,引入一部分海外權益資產進行投資,考慮FOF的持倉限制,假設持有20%的標普500資產,組合的表現和收益風險比則變成如下情況:加入標普500資產後,組合的收益變化不大,但波動基本上能下降到15%左右,相比單純的低波動率基金組合,獲得了相似的收益和更好的收益風險比。

公募和理財子呈競合之勢

從全球來看,公募基金、銀行系資管、保險資管都是養老金管理市場的主力。在中國市場,目前公募基金和理財子是最受關注的兩類“選手”。

儘管不乏觀點認爲,公募基金因其主動管理的基因,將在中國養老市場佔主導,但宋飛表示,在中國,公募基金和理財子更多是競合的關係。

例如,權益倉位在60%以上的三年期養老FOF基金可以適度提升進攻性,這可能是超額收益挖掘能力更強的公募基金的長處;銀行除了專注低風險產品,在權益養老產品上應發揮多資產的優勢,通過多資產降低產品波動,在A股權益資產上可充分利用指數ETF和FOF,在這方面,公募基金也是理財子的配置工具之一。

申萬宏源研究團隊也提及,由於控制波動率下的追求收益風險比是權益養老產品的特點,銀行養老產品在這方面或有一定優勢,可作爲未來參與權益養老產品的切入點。

就目前而言,銀行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有以下特點:多爲長期限理財產品,期限普遍在5年以上;業績比較基準較高,養老理財產品的業績基準設置在4.8%~8%區間,絕大多數風險等級爲中低風險等級(二級); 投資門檻低,理財費率低,具有社會性和普惠性,面對不特定社會公衆銷售;爲了保障理財產品穩健運行,提升投資者體驗,銀行養老理財產品主要設置三種風險保障機制——平滑基金策略、風險準備金和充分計提減值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