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彭新

8月10日晚10點,美國總統拜登將在華盛頓簽署《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 CHIPS and Science Act 2022,下稱《芯片法案》),標誌着一項罕見的針對單一產業的高額補貼法案終於生效。

此前,《芯片法案》相繼在美國國會參衆兩院獲得通過,歷經多次修改調整,該法案整體金額達2800億美元,分5年執行。包括對芯片行業的補貼、對半導體和設備製造25%的投資稅收抵免、以及對無線寬帶科技的研發投入等扶持政策。

拜登在白宮的簽署儀式表示:“芯片法案是一世代纔有一次的投資美國機會。”他還宣稱,這項法案將協助美國“贏得21世紀的經濟競爭。”包括美光、英特爾、惠普和AMD等公司高層皆出席簽署儀式。

芯片幾乎被用於每一種電子設備,近年攪動供應鏈的“芯片荒”問題凸顯出芯片供應鏈短板,並影響汽車、電子消費品等行業生產。在政治和戰略考慮下,美國決定加強半導體領域投資。

實際上,《芯片法案》的核心目的,就是用大量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的方式,提高美國國內的芯片製造產能以及技術研發能力,吸引半導體工廠留在美國。其中, 吸引半導體工廠落戶爲一大重點,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統計,2020年美國生產的半導體佔全球12%,比30年前下降了25個百分點。

目前,《芯片法案》已產生實際影響。美光科技宣佈,計劃從現在至2030年末前投資400億美元,並創造多達4萬個就業機會,它稱這是美國內存芯片製造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其中將利用《芯片法案》提供的撥款和補助,在2025至2030年期間啓動生產,預計將把美國國內的內存芯片產能佔全球市場的份額從當前的不到2%提高到10%。

高通也已同意向格芯紐約工廠採購42億美元芯片,並在2028年前承諾採購總額達到74億美元。

然而,備受矚目的《芯片法案》背後,是對該法案提供的補貼將擾亂行業的批評。行業組織半導體行業協會按10年期建設和運營費用來比較,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成本比亞洲地區高近3成,對於長期以來全球分工合作的半導體產業鏈,高額補貼能否實際生效尚存疑。

對此,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就認爲,美國發展半導體生產本地化會面臨極大挑戰,要成功幾乎是不可能。他還認爲,美國想增加國內芯片的產量是昂貴、浪費又白忙一場的舉動,主要是美國雖然有大量設計芯片的人才,但卻相當缺乏製造芯片的人力。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法案》要求,如果獲得補貼的廠商在知情的情況下,與中國等“受關注的國外實體”合作,進行了合作研究或技術授權活動,而且相關的技術或產品能引發國家安全關注,美國商務部有權全額收回補貼。這也意味着,拿了美國政府補貼的資金,就不能在中國新建或擴增先進產能。

《芯片法案》中針對中國的條款,存在美國力圖阻止中國實現產業升級的企圖。此前,美國不僅干預中國購買光刻機,還力圖組建“芯片聯盟”將中國排斥在先進半導體產業外。近期,美國擬擴大對華芯片技術出口管制,此前美方已經禁止相關公司向中國出售10納米及以下製程的EDA軟件,現在它被擴展至14納米制程以下。

華泰證券指出,對中國半導體行業來說,需要留意上述法案中的限制性條款可能影響臺積電、三星、海力士等企業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擴產。公開信息顯示,臺積電在南京擁有16納米和28納米的芯片製造工廠,三星在西安擁有存儲芯片製造工廠,SK海士力在無錫和大連擁有存儲芯片製造工廠,英特爾和美光也在中國擁有芯片封裝和測試工廠。

對於美方《芯片法案》,中國商務部批評稱,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外交部也表示,中國對此“堅決反對”,稱不應爲中美正常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設置障礙,也不應剝奪和損害中方正當的發展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