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科技眺望⑤丨招投聯動策略下 上海集設園發力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佈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梓桐 上海報道

集成電路產業作爲上海“十四五”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其產業鏈的打造一直被政府和市場所關注。

2021年12月30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指出,要“着力推動集成電路自主創新與規模發展,...提升芯片設計、製造、封裝、裝備材料全產業鏈能級,形成國際一流、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配套完備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

產業園區作爲產業上下游企業的集聚之地,在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打造上起着關鍵的牽引作用。

“集成電路企業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需要上下游協同共進。”近日,上海張江高科招商客服部負責人陳安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在成立之初就堅持“強鏈、補鏈、延鏈”的招商產業邏輯,力爭打造成產業鏈完善的園區。

據瞭解,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下稱“集設園”)位於張江科學城,目前已經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善的區域,也是唯一實現設計、製造、封測、裝備材料全產業鏈佈局的區域。

陳安娜介紹,目前集設園已吸引英偉達、AMD、高通等全球芯片設計10強中的7家在此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紫光展銳、格科微、聚辰半導體等300多家關鍵企業也在此落地。

同時,集設園的開工項目也將在十四五期間全部啓動建設,並計劃在2026年底前全部建設完成。屆時,一座總建築面積達500萬方超大體量產業園區將呼之欲出。

招投聯動

集設園爲何能吸引到多家行業龍頭在此扎堆佈局?在陳安娜看來,這背後是集設園多年來一直以“產業鏈”思維爲基礎,在產業生態與氛圍上面的持續打造。

她以創業舉例稱,“國內一些龍頭企業已經在張江紮根多年,這些頭部企業就像黃埔軍校,培養了一批批產業界的專業人士,同時也給張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縱覽很多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可以發現,他們的VP或高級工程師會出來再創業,這些人才對於張江十分熟悉,可能家也安置在張江附近,因此張江自然成爲其創業時的首選之地。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良好的正循環和產業生態效應。”

而除了引入和培育企業外,集設園還集聚了多維度的資本力量,以“直投+基金+895孵化器”的方式,聚合市場資源助推產業發展。“集設園發揮招投聯動的優勢,對國內外的優質產業項目以投資帶招商,以招商引投資。一方面,我們充分發揮張江高科產業投資的優勢,在挖掘投資項目的同時開展精準產業招商;另一方面,在對園區客戶的安商穩商的工作中充分發掘有潛力的投資標的進行投資。”

目前,集設園通過參與武嶽峯等市場化基金已投資了博通集成韋爾股份等龍頭企業。此外也發起設立了張江燧鋒基金,已正式運營28個月,爲浦東新區衆多集成電路項目提供了資本支持,累計投資了芯馳、黑芝麻等30餘家產業垂直領域的頭部企業。

但是,集設園對園區企業的扶植不止於此,“芯片企業一方面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去做補充,但與此同時也需要園區在資源上進行賦能,比如需要我們邀請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舉辦一些產業交流、客戶對接等活動。”

對此,陳安娜表示,目前集設園已經爲政府與企業以及企業之間建立了溝通橋樑,幫助他們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氛圍。“由於園區內的企業之間大多存在着多樣的客戶關係,因此我們會對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一定的梳理、佈局與匹配,幫助他們在市場側進行對接。”

“芯片大家說/I SAY IC”就是其中一個品牌活動,張江高科副董事長、總經理何大軍曾介紹稱,這個活動旨在“爲張江的集成電路企業和行業人士提供一個長期、穩定、充滿活力的交流平臺。平臺將秉持開放化、專業化、精準化的特徵,讓科研、技術、人才、信息、思想流動起來。”

人才支持

“芯片設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人才”,在陳安娜看來,芯片設計作爲一個輕資產的行業,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人才,園區如果能留住人才,就可以更好地留住企業。

而“築巢引鳳”,吸引產業集聚的第一步就是招攬具有過硬職業能力的人才。陳安娜告訴記者,協助企業進行招聘也是集設園一直在推進的一項工作。“我們一直在舉辦人才招聘、知識產權等多方面的專項服務活動,我們曾在去年帶領瑞芯微、格科微、青芯科技等60餘家集成電路企業前往南京,在東南大學現場攬才,提供了400多個崗位需求。”

而在“留住”人才方面,集設園同樣有着落戶政策方面的支持。“集設園可以享受科學城人才居轉戶優化政策,張江科學城內用人單位引進的人才,可申請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年限由7年縮短至5年的資格;重點產業用人單位的骨幹人才,可申請居住證轉辦常住戶口年限由7年縮短至3年的資格。“陳安娜介紹稱。此外,張江高科也在推進三個人才公寓項目,提供近4000套房源,解決科學城人才居住問題。同時還將開工7.2萬方人才公寓,新增約1400餘套房源。

談及未來的規劃,陳安娜表示,集設園目前正在根據不同的細分領域,劃分更加垂直的“小園區”,“因爲芯片產業也各有各的細分領域,如果小的子園區產生了龍頭企業,那麼我們會將其定義爲特色的小園區,這種分小單元的方式更加有利於企業進行集聚,也便於業務間的交流和統籌。” 

除此之外,陳安娜表示,搭建人才培養平臺也是集設園未來工作計劃重要一環。“我們發現在頭部企業與專業院校之間存在着人才‘錯位’現象,很多從學校剛剛畢業的人才無法直接投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去,但許多企業對於可應用人才的需求又十分強烈,因此如何幫助其完成從學校到企業的過渡,使其職業能力更好地匹配企業的實際需求,也是我們服務的一個重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