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汽車運輸局(KBA)首次將中國製造商列入其官方數據。

今年前7個月,超過7000輛來自中國製造商生產的汽車獲得了德國車牌,市場佔有率接近0.5%。

德國貝吉施-格拉德巴赫應用科學大學獨立研究機構“汽車管理中心”(CAM),對28家汽車集團、約80個汽車品牌的創新力進行了分析和評估,中國企業在電動汽車方面得分極高。在CAM的創新排行榜上,上汽和比亞迪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位。僅次於大衆、特斯拉和奔馳,領先於寶馬、通用汽車和現代。

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201.5萬輛,首次突破200萬輛。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121.8萬輛,同比增長47.1%。

諮詢機構Inovev統計,上半年來自中國的汽車在歐洲的新車註冊量爲7.5萬輛,預計全年將達到15萬輛,較2021年上漲近一倍。

拉動中國汽車出口量猛增的正是新能源汽車,據海關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出口中,西歐市場佔比34%,比利時是上半年從中國進口新能源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

2022年剛開年,中國造車新勢力小鵬便宣佈正式進軍歐洲市場。不僅造車新勢力,上汽、東風、一汽、吉利等老牌中國製造商也紛紛進軍歐洲市場。

就在8月,又有兩家中國製造商宣佈進入歐洲市場。8月1日,比亞迪宣佈與歐洲最大的經銷商之一Hedin Mobility進行合作,爲瑞典和德國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並將於10月交付。

8月9日,長城汽車與埃米爾福萊集團舉行簽約儀式,雙方就魏牌和歐拉在歐洲市場的進口和分銷達成戰略合作,並於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新車。

電動汽車已成爲中國製造商打破出口局面的重要推動力。歐美日等經濟體的汽車產業掌控了燃油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但中國製造商掌握着電動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尤其在產業鏈方面更具優勢,所以中國製造商有機會在電動車上超過他們。

中國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已是全球前兩大動力電動企業,其核心技術優勢幫助中國電動汽車加速走向海外。界面新聞此前報道,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全球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量分爲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三。

相對較低的價格同樣使中國製造商在歐洲市場獲得了優勢。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售價普遍低於5萬歐元。而大多歐洲製造商當前的策略是重利潤而非數量,使他們幾乎不再生產小型車。而中國製造商可以填補這一空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