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8月10日訊(通訊員 鄧立平)8月9日上午8時許,在醴陵市茶山鎮鐵河口村漢塘組,隨着湯小豐指頭輕輕一按,一架滿載肥液的無人機“呼”的一聲騰空而起,霧化的肥液從空中均勻灑向田間,綠油油的稻苗微笑着向無人機點頭致意。

湯小豐操控無人機施肥。

“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醴陵市君信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監事長湯小豐高興地說,無人機噴施的是一種叫做硅谷紅的有機硅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通過申請,該合作社今年在一季稻上示範該新型肥料2455畝,每畝葉面噴施100毫升,既可補充磷鉀硼鋅等營養元素,又能促進硅等中微量元素吸收,僅此一項合作社節本增效不少於14萬元。

醴陵是全國水稻高產優勢產區,常年水稻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水稻生產的物化成本中,化肥投入約佔50%。科學高效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已成爲促進稻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今年,醴陵市在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秉持“高產、優質、經濟、環保”的施肥理念,緊緊圍繞施肥新技術、肥料新產品和施用新機具,集成示範“三新”配套技術模式,打造測土配方施肥升級版,實現施肥精準化、自動化、輕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

該市公開遴選了39家新型經營主體,在泗汾和孫家灣等16個鎮示範推廣 “三新“配套技術6萬畝。其中,晚稻機械深施肥+水溶肥1萬畝,中稻無人機施肥+水溶肥5萬畝。

配製肥液。

爲確保“首戰即勝”,該市成立了工作專班和技術專家組,制訂了詳實的工作方案,按照“四有”(有領導掛帥,有技術專家,有標識牌,有對照丘)標準,建立了2個集中連片的千畝核心示範片,集中展示技術效果;安排了3個效果監測點,結合田間試驗與農戶調查,從化肥減量、增產增收、節本增效、品質提升和地力培肥等方面,對“三新”配套效果進行科學評價和總結。

同時,該市還把“三新”配套技術編輯成“明白紙”免費發放1500餘份。在施肥的關鍵時節,組織專人分片進行指導,並根據實施績效,從施肥作業、新型肥料採購和培訓宣傳等方面進行適當獎補。

技術人員在監測點監測禾苗長勢。

“將在適當的時候,分片開展現場觀摩和技術培訓,進一步擴大示範影響。”醴陵市耕地質量與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李江林說,“三新”技術配套,有利於全面實現肥料的 “測、配、產、供、施”協調、農機農藝融合、用肥成本降低、肥料效益提升等目標,爲穩糧保供、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初步測算,示範區可減少化肥用量150噸,節本增效210多萬元,73個行政村11萬餘農民因此受益。在“三新”配套的帶動下,全市有望完成154萬畝次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同比增加19萬畝次,技術覆蓋率95%以上,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改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