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嘉玲 北京報道

近日,“多位基金經理因參與場外期權被查”的傳言在金融圈內刷屏。一時間,“基金經理”“場外期權”等迅速登上微博熱搜。

市場傳言稱,爲了規避監管,一些基金經理找中介機構代持,買入定製化的場外個股看漲期權,並加5至10倍槓桿,然後再用自己所管理的基金拉抬股價,以此獲利。

市場熱議之下,運行十年的場外期權業務被推至風口浪尖,尤其是長期處於灰色地帶的個人藉助通道參與場外個股期權的隱匿操作手法由此被揭開蓋子,而市場各方頗爲關注對該事件涉及的“老鼠倉”隱患。

“如果傳聞屬實,基金經理以個人名義參與場外期權,就有可能涉及老鼠倉交易、操縱市場的問題。”某券商一位衍生品領域研究員表示。

升級版“老鼠倉”?

對於市場傳言,目前尚未有基金公司作出官方表態。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市場上確有類似違規操作。

“知道有人這麼做。”多位受訪私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南方某期貨公司高管表示,“傳聞中涉及的股票期權應該是定製化的場外期權產品。這是一種新型的‘老鼠倉’,基金經理通過購買股票看漲期權、抬高股票價格,賺取看漲期權的收益。”

某大型期貨公司一位熟悉期權業務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場外期權的“玩法”應該是,基金經理提前買入某隻股票的場外看漲期權,然後用自己所管理的基金買入該股票,並利用自身的市場影響力和資金優勢拉抬股價,其持有的看漲期權就可以獲得成倍的收益。

據業內人士指出,基金經理通常會找到一傢俬募機構,成立私募產品,再找到願意爲他代持的個人投資者並對私募產品進行認購。認購完成後,由該私募產品與券商簽署場外衍生品交易協議。這種操作可以藉助代持隱藏身份,“發行通道產品購買單一標的歐式看漲期權,然後動用公衆資產推高標的價格,在20~30個交易日避開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就行”。

“由於前期購買的看漲期權是一個非常低價格、高槓杆的產品,再加上所管理的基金資金量足夠大,股價上漲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從風險上來看是有限的,最大的損失就是權利金。”上述期貨公司人士表示,假設股價上漲了50%,那麼在10倍槓桿之下,該基金經理就能通過場外期權獲得500%的收益。

而據記者瞭解,場外個股期權的槓桿率普遍是10倍左右,高的可以達到30倍,而一般融資融券是兩倍左右的槓桿。

“傳聞目前尚未證實,但理論上確實存在這樣操作的可能性。”某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若基金經理通過場外期權投資獲利,這可以說是升級版的“老鼠倉”。而與傳統“老鼠倉”相比,這種方式不直接持有個股,一定程度上繞開了監管對從業人員股票賬戶的監控。並且場外期權隱含高槓杆,如果成功操作,收益可能比直接投資個股高十倍、數十倍。

也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通過大數據等方式進行監管,若直接在股票上進行“老鼠倉”操作,難度非常大。但通過場外期權做“老鼠倉”交易,在時間點、股票數量等方面,都更具有隱蔽性。

私募深夜闢謠

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私募在整個操作鏈條中充當着重要角色。

8月9日,隨着“公募基金經理違規參與場外期權”的相關傳言在網絡上發酵,一家深圳前海的私募基金建泓時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泓時代”)被業內人士屢屢提及,也出現將私募產品“建泓時光二號”的超高收益與此事關聯的輿情。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建泓時代成立於2015年5月,旗下產品共計19只,管理規模共計5億~10億元。截至8月5日,建泓時代旗下多隻私募基金產品年化收益暴漲,其中2020年9月成立的“建泓時光二號”,單位淨值已高達44.2450,成立以來收益率高達4324.50%,今年以來收益率高達2607.77%。

尤其是今年7月以來,“建泓時光二號”漲勢讓業界“歎爲觀止”,在7月1日淨值爲5.997,當週淨值大漲26.6%,此後五週每週淨值漲幅均超20%,甚至最高達93.5%。整個7月份,該產品單月淨值飆漲達366%。

此外,“建泓時代朝陽傳承”今年以來收益率爲618.93%,“建泓時代朝陽傳承1號”今年以來收益率爲473.97%。

有金融業內人士還對此評論稱,這麼高收益率確實值得懷疑,要麼提前預測了市場,要麼有內幕。

針對“建泓時光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取得超高業績回報是源於與公募基金經理配合做場外期權交易的消息,建泓時代投資副總裁兼投資總監趙媛媛向媒體回應稱:該消息爲虛假消息。

8月9日晚間,該公司還在官網發佈“聲明”表示,“建泓時光二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尚未達到開通場外期權等衍生品交易的條件,且未開通場外期權等衍生品交易。時光二號產品近期淨值上漲較快的原因是在最近一段時間的宏觀和市場環境下,根據我們的投資框架把握了短線機會,時光二號產品從未參與過場外個股期權交易。

“場外期權的通道一直都有,我們也知道有人在做。”北京某私募機構高管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也有期貨公司人士坦言:“因爲場外業務不透明,很難監管到。”

場外期權的灰色地帶

“基金經理被帶走”的熱搜,實際上曝光了處於灰色地帶的個人藉助通道參與場外期權的隱蔽操作。

所謂場外期權業務(Over the Counter Options,一般簡稱爲OTC options,也可譯作“店頭市場期權”或“櫃檯式期權”),是指在非集中性的交易場所進行的非標準化的金融期權合約的交易。

據介紹,場外期權的條款不受限制,可以根據投資者的需要自行設計相應的場外期權產品,非常靈活,普遍存在槓桿,收益高但風險也很大,因此被業內視爲最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之一。

近年來,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規模大幅增長。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中證協”)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場外衍生品市場存量初始名義本金規模20167.17億元,全年累計新增84038.01億元,同比增長76.56%。其中,場外期權存量名義本金規模9906.5億元,全年累計新增36310.66億元,同比增長39.41%。

據瞭解,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自2012年開展試點。目前,監管層對券商參與場外期權交易實施分層管理,分爲一級交易商和二級交易商。一級交易商共8家,可在滬深交易所開立場內個股對沖交易專用賬戶,直接開展對沖交易;二級交易商共計31家,僅能與一級交易商進行場內個股對沖交易,不得自行或與一級交易商之外的交易對手開展場內個股對沖交易。

本報記者瞭解到,直接參與場外期權的交易對手只能是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且資質需達到532(機構法人戶)或55223(產品戶)要求才可以開通法人戶或產品戶開展場外期權。

以法人戶爲例,准入要求爲最近1年年末淨資產不低於5000萬元,具有3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黃金、外匯、銀行理財等相關投資經驗,且最近1年末金融資產不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

此外,自2017年起,監管明令禁止個人參與場外期權業務。但在實際操作中,藉助“通道”的形式,個人投資者也能繞道參與進來。

據瞭解,部分擁有場外期權交易資格的投資機構,接受個人資金直接參與場外個股期權。資金量小的,直接用機構的名義進行詢價和下單操作;資金量大的,則通過這些機構發私募產品進行操作。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上做這種中間業務的機構並不少,就是走場外個股期權通道,用機構的名義下單操作,並通過成交單確認書來確定。券商也不會深究,他們只認單子是不是來源於機構,甚至有些單子是券商默認的,他們也賺個通道費。

也有受訪私募機構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個人繞道參與場外個股期權的情況一直都有,但這類業務畢竟是灰色地帶、違規操作,因此一般都是‘熟人朋友之間的生意’。”

對於上述市場傳聞及相關事件的進展,《中國經營報》記者將繼續關注。

(編輯:鄭利鵬 校對:張國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