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玲 孫燕

價值2800億美元的美國芯片法案落地。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芯片和科學法案》。該法案將爲美國半導體生產和研發提供鉅額補貼,希望以此推動芯片製造產業落地美國,加強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白宮當天發佈聲明稱,該法案將爲美國半導體研發、製造以及勞動力發展提供527億美元。其中390億美元將用於半導體制造業的激勵措施,20億美元用於汽車和國防系統使用的傳統芯片。此外,在美國建立芯片工廠的企業將獲得25%的稅收投資優惠。

《華爾街日報》指出,該法案總共1000多頁,還將提供大約2000億美元用於科研,包括向國家科學基金會劃撥810億美元,向地區科技中心劃撥100億美元,向美國能源部劃撥680億美元,加上527億美元的美國半導體研發,以及大約240億美元的稅收投資優惠,法案價值大約2800億美元。

不過,拜登正式簽署芯片法案,美國的芯片股卻出現大幅下跌。截至8月10日美股收盤,費城半導體指數收跌4.6%。美芯片股集體下挫,應用材料跌超7%,格芯跌近6%,阿斯麥跌超5%,美光跌3.74%。

與此同時,8月10日A股半導體設備股表現強勢。10日收盤,wind半導體設備指數上漲1.02%。盛美上海漲5.23%,華峯測控上漲1.28%,北方華創上漲1.72%,中微公司微跌0.28%。

鼓勵企業在美研發建廠,歧視對待部分外國企業

路透社稱,這是美國產業政策的一次罕見的重大嘗試。拜登當天在法案簽字儀式上表示,芯片法案是一世代纔有一次的投資美國的機會。

拜登表示,儘管美國的芯片設計和研發保持領先,但全球只有10%的半導體是在美國本土生產。新冠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推高了美國家庭和個人的成本,“我們需要在美國本土製造這些芯片,以降低日常成本,創造就業機會。”

按拜登的說法,這項法案將爲美國整個半導體供應鏈提供資金,促進芯片產業用於研究和開發的關鍵投入。該法案要求任何接受美國政府資金的芯片企業必須在美國本土製造他們研發的技術。這意味着“在美國投資,在美國研發,在美國製造”。

這對其他市場而言並不公平。

據法治日報報道,此前,白宮新聞發言人卡琳·讓-皮埃爾曾毫不掩飾地說明法案的用意。她宣稱,法案中“強有力的激勵措施”旨在吸引半導體制造企業更多地在美國本土而非中國進行投資。

在7月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回應稱,所謂“芯片和科學法案”宣稱旨在提升美國科技和芯片業競爭力,但該法案包含一些限制中美正常科技合作的條款,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趙立堅表示,美國如何發展自己是美國自己的事,但不應爲中美正常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設置障礙,更不應該剝奪和損害中方正當的發展權益。中美科技合作有利於雙方共同利益和人類共同進步,搞限制“脫鉤”只會損人害己。同時,中國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任何限制打壓都阻擋不了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進步的步伐。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7月29日對此回應稱,中方注意到,近日美國會通過了《芯片和科學法案》。法案對美本土芯片產業提供鉅額補貼,是典型的差異化產業扶持政策。部分條款限制有關企業在華正常經貿與投資活動,將會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造成扭曲,對國際貿易造成擾亂。中方對此高度關注。美方法案的實施應符合世貿組織相關規則,符合公開、透明、非歧視的原則,有利於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避免碎片化。中方將繼續關注法案的進展和實施情況,必要時採取有力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中新網稱,近年來,現實中的供應短缺以及大國競爭的緊迫感,使得美國政府愈發重視半導體制造。與此同時,美國的芯片製造能力從1990年佔全球總量的37%下降到12%。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美國政客開始挖空心思搞限制脫鉤,試圖通過力推“芯片和科學法案”重塑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領域核心地位,並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指出,《芯片與科學法案》中“2022年芯片法案”章節規定,將採取給美本土芯片行業提供鉅額補貼,給半導體和設備製造提供投資稅收抵免等一系列措施,以鼓勵企業在美國建廠。這些條款歧視性對待部分外國企業,凸顯美意在動用政府力量強行改變半導體領域的國際分工格局,損害了包括中美企業在內的世界各國企業的利益。

浙江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劉國柱接受中國紀檢監察報時表示,《芯片和科學法案》要通過美國政府的行政手段,重整全球整個半導體行業的供應鏈,尤其是限縮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劉國柱還表示,《芯片和科學法案》脫胎於《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但美國政府在具體做法上卻經常表現爲“遏制公平競爭”。特別是美國將科技問題“泛安全化”和“泛意識形態化”,毒化了全球市場特別是數字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機構:國產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有望訂單持續飽滿

路透社報道,當天美光、英特爾、洛克希德·馬丁、惠普和AMD首席執行官出席了簽字儀式。

白宮表示,該法案的通過刺激了新的芯片投資。報告指出,高通週一同意再從GlobalFoundries(格芯)的紐約工廠購買42億美元的半導體芯片,從而使其到2028年的採購總額達到74億美元。

白宮還吹捧美光宣佈在存儲芯片製造領域投資400億美元,稱這將使美國的市場份額從2%提高到10%。白宮稱,這項投資計劃得到了芯片法案的“預期撥款”。

半導體智庫芯謀研究8月10日發文稱,針對美國芯片法案的簽署以及接下來CHIP4聯盟的組建,建議國家出臺更與時俱進的措施,積極應對新挑戰,更大力度引領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

德邦證券發佈報告稱,美國法案將提升各國對半導體行業重視程度,有望加速我國半導體自主可控進展。 “美國法案顯示了其對於半導體環節的重視,例如5年內撥款390億美元來支持半導體制造,而在研發方向上也包括先進封裝製造。美國芯片法案預計將提升各國政府對於半導體行業的重視程度,可能促進其他國家也推動半導體相關的刺激政策出臺。”

此外,德邦證券也認爲,美國芯片法案也對獲得補貼企業提出對中國投資先進製程晶圓製造的限制,這將進一步提升半導體制造中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加速晶圓製造中國產設備、材料的導入驗證進度。

中航證券則認爲,我國芯片自給率較低、依賴進口,國產化迫在眉睫。2020年中國大陸本土芯片自給率僅爲5.9%,國產化空間廣闊。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依然存在相當嚴峻的貿易逆差,出口金額不足進口金額的四分之一,集成電路高度依賴進口,高端芯片目前都無法自給。在我國晶圓廠持續擴產和國產化進程加速的機遇下,重磅利好上游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

中航證券表示,判斷國內晶圓廠擴產需求仍然旺盛,同時鑑於國產化的宏觀政策加持與國際形勢、供應鏈安全的不確定性,我國半導體產業鏈也將力求形成供應閉環,防止“缺芯潮”再度出現,因此國產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廠商有望訂單持續飽滿。

招商證券也認爲,當前背景下國內半導體產業國產化有望加速,建議關注半導體國產設備廠商。招商證券援引IC Insights的數據,2021年在中國大陸製造的價值312億美元的芯片中,總部位於中國大陸的公司生產了價值123億美元的芯片,在中國大陸1865億美元的芯片消費市場當中佔比6.6%。臺積電、SK 海力士、三星、英特爾、聯電和其他在大陸中國擁有晶圓廠的企業則生產了價值189億美元的芯片,佔比約10.1%,剩下的均依賴進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