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宏 沈吟

浙江又出了个“全国第一”!

近日,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组织编写地方标准《公共机构“零碳”管理与评价规范》,这是全国公共机构领域首个“零碳”创建标准与评价细则。

光看名字,估计不少人不知道这个规范是干嘛的。

其实,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说,它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这件事,得从最近的天气说起。

自从出梅以来,浙江就出现罕见高温天气,气象部门还用了“大范围”“持续性”“高强度”这些词。

国外也差不多,欧洲各国也在经受热浪袭击,还遭遇严重旱情;美洲也一样,最近有新闻说,近半个美国出现旱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

根据联合国气候科学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说法,目前我们生活在125000年来最热的时期,背后的原因,则是燃烧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了解这些背景后,再来谈浙江刚编写的这个规范。

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它是对公共机构“零碳”,来进行管理与评价的。

那么,哪些机构才是公共机构呢?

已阅君手头有一个截至2020年底的数据:全省共有27160家。

这中间,又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国家机关,占比39.1%;

第二类是教育类,像大中小学、幼儿园之类的,占比19.81%;

第三类是卫生类,主要是医院,占比8.76%。

公共机构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很多是“刚性需求”,像小孩上学、病人去医院看病。为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碳排放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作为碳排放机构,公共机构本身要承担减少碳排放,甚至实现“零碳”的义务。

另一方面,为推动全社会形成氛围,各级公共机构也有发挥表率示范作用的义务。

这中间涉及不少问题。

像公共机构用电,是从电网购入的,很多单位可能只知道度数,怎么来算碳排放量?车辆烧油怎么算,烧天然气又怎么算?甚至还有单位在屋顶铺了光伏太阳能板,还发了一部分电,是不是要减掉?

这个算法,还真是个难题。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官网早就刊文称,各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有必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公共机构碳排放核算标准。

前段时间这一标准发布前的公示

可见浙江刚出台的这个标准有多重要了。

这个标准规定了哪些内容呢?

涉及到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像对建筑,要求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供热供冷系统要求有限采用地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照明则要求高效节能光源或工具等。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这些“硬件”要求,还有不少内容,针对一些公共机构工作人员的不良习惯。

像在办公设备部分,就规定办公设备设施要根据工作时间,实现定时开关,以减少电耗和待机耗电;在工作中间,如果有较长的休息时间,这个标准也要求关闭相应设备的电源。

有些单位配置了电热水器或者饮水机,这个规范要求:在夜间要关闭电源。

还有其他要求,像要求公共机构可以根据阳台、屋顶等建筑特点,实施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或者屋顶农业。

在院落场地,除了必要的硬化地面,要尽可能实施绿化。

这个标准的“厉害”之处在于,它针对每一方面,都列出了计算公式,到了直接套入数据就可以计算的程度。

这意味着:这个标准推行后,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班后忘了关办公室空调、电脑甚至灯,都可能影响这个单位的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或者人均碳排放量等指标,进而对单位的排名带来影响。

而这方面的考核,今后将会越来越严格,像在前段时间,湖州市就印发了《2022年湖州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规定要对年能源消费量达500吨标准煤以上、年电力消费200万千瓦时以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机构或集中办公的单位,开展能源审计。

这个全国公共机构领域首个“零碳”创建标准与评价细则的出台,一方面说明浙江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对一些机关工作人员,也是一种提醒:有些不良习惯,要赶紧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