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胡金華 見習記者 耿倩 上海報道

8月8日晚,“基金經理”“場外期權”一度登上微博熱搜。有網友質疑8月初的一場基金經理離職潮或許跟“多位基金經理做場外期權被查”有關。

雖然傳言有待證實,但華安基金最近卻損失了一名有着245.8%任職回報的優秀基金經理張亮,其在管的4只基金也被分配給了不同接管者。

值得注意的是,7月15日,張亮任職期間一隻新基還在發行期時就被華安基金倉促結募,既沒有披露具體原因,也沒有給投資者預留充足的認購時間。隨後8月6日,華安基金就公告稱張亮於“個人原因”離職且無轉任其他工作崗位的說明。

華安基金是否在7月中旬就已經得知張亮要離職的消息?由於基金經理離任導致還在募集期的產品提前宣佈結募,是否會對該產品造成一定影響?《華夏時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對華安基金髮送採訪函並多次致電,但截至發稿,對方尚未回覆。

張亮在管4只產品公佈新任接管者

8月6日,華安基金一連發布旗下4只基金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稱原基金經理張亮因“個人原因”離任華安國企改革主題混合、華安價值驅動一年持有、華安品質領先、華安品質甄選,且不再轉任該公司其他工作崗位,以上基金分別由陳媛、萬建軍、王春、劉暢暢擔任新基金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張亮擁有12年證券基金行業從業經驗,2015年6月加入華安基金,歷任投資研究部研究員、基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助理,截止離職時在管規模爲57.74億元人民幣,任職最高回報達245.80%。2018年10月起,擔任華安國企改革主題混合的基金經理,截止8月5日離職,張亮任職期間收益率累計爲231.82%。此外,其他三隻基金均在今年新成立,張亮分別於今年2月、3月和7月,擔任華安價值驅動一年持有、華安品質領先混合和華安品質甄選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

張亮的任職回報無疑是優秀的,不然華安基金也不會在一年內助其成立三隻產品。損失張亮這名大將,對華安基金來說無異於“割肉”,而對其任職期間在管產品來說,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

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李春瑜對《華夏時報》表示,更換基金經理對產品來說有着一定風險。“基金經理作爲基金產品的主要投資決策人,其投資風格、行業偏好、風格偏好、投資能力圈都已經跟產品業績表現融爲一體,可以說基金產品表現出來的業績等指標是基金經理各項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一旦更換基金經理之後,產品的風格、收益以及回撤控制等都很難保持一致,原有基金持有人不一定能適應現任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他進一步分析。

對於離職原因,華安基金在公告中稱爲“個人原因”,但其實,張亮這次離職在業界早有傳言。

7月15日,華安品質甄選混合發佈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公告稱,該基金原定募集期爲7月7日至7月22日,爲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利益,華安基金決定將認購截止日提前至7月15日止,自7月16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隨後在7月21日,華安基金髮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和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公告稱,華安品質甄選混合增聘劉暢暢爲基金經理,該基金合同生效日期爲7月20日,首募規模爲12.36億元,而該基金募集上限卻爲70億元。

距離募集上限還差很多,華安基金就着急在募集一週後結募,在火速成立新基金的同時又增聘新基金經理。值得注意的是,華安基金在公告提前結募時,並沒有披露具體原因,也沒有預留充足的認購時間。這還沒完,新基金成立5個交易日後,華安基金就開放申贖了。

7月26日,華安基金髮布公告稱,自7月27日起,華安品質甄選混合開放日常申購、贖回、轉換和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一系列操作不得不讓人懷疑,華安基金是否在7月中旬就已經得知張亮要離職的消息,對此,華安基金並未解答本報記者的疑問。

8月掀起基金經理離職潮

本報記者發現,8月以來有大批基金經理離職。據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0日,已有包括前海開源、海富通、申萬菱信、嘉實基金、鵬華等基金公司在內的超230只(A/C份額分開統計)基金髮生人事變動。

其中,前海開源基金公告稱董治國、曾健飛離職,並無轉任其他工作崗位的說明;海富通基金基金經理陳軼平、陳林海、朱斌全因工作需要離任;富榮基金公告稱鄧宇翔因工作安排離任;財通基金基金經理金梓才因投資管理需要離任;富國基金的寧君、張慕禹、張峯因工作安排離任。

公募基金經理離職的原因有很多。

在互聯網財富管理專家王永升看來,基金經理主動離職很大一部分是自身原因。他表示,有的基金經理可能認爲自己的過往業績還不錯,因此就會在外部尋求更好的就職機會,選擇奔私或者換一家公募繼續擔任基金經理。

李春瑜認爲,除了有基金經理自身的原因外,好的投資環境和募集環境也是加速基金經理離任的主要催化劑。他表示,隨着基金淨值的回升,投資者認購基金熱情回暖,有助於基金產品的發行,爲基金經理離任創業提供了好的募集環境。此外,市場底部已經確認,很多優質資產正迎來比較好的長期佈局時機,也爲基金經理離任創業提供了好的投資環境。

一般來說,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後,選擇私募的比較多。今年1月,華安基金原明星基金經理崔瑩離職,隨後共同創立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夥企業;2月份,興業頂流董承非加盟百億私募睿郡資產;6月,華商基金明星基金經理梁皓加盟源樂晟資產;此外,周應波也離職創立了運舟資本,趙詣、林森等都由公募轉私募。

對於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公轉私”的原因,李春瑜分析:“一方面是因爲私募投資策略更加靈活,投資限制也更少,更加有助於基金經理發揮自己特長;另一方面因爲私募基金的激勵機制更爲合理,較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可以提取超額業績報酬,基金經理做好業績的動力更強。”

公募基金經理的離職,也會對基金公司產生一定影響。王永升認爲,對於大型基金公司來說,人員職能細分,並不依賴單個基金經理,因此基金經理的離職對公司產生影響有限。“而對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如果單個基金經理在管規模已經超過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一半,那麼基金經理的更替所產生的影響就非常大了。原基金經理離任後,產品由新的基金經理接替,但由於基金經理之間管理風格差異較大,因此可能面臨投資者的大量贖回,導致基金管理規模的大幅度下降。”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