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央行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紅利,優化存款利率監管,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

8月10日,央行發佈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6月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41%,同比下降0.52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76%,同比下降0.44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62%,同比下降0.80個百分點。

而對比3月來看,下降趨勢更爲明顯。“人民幣貸款利率整體較3月進一步下降,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央行表示。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認爲,當前市場環境下,寬信用的實現過程會相對緩慢,信貸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預計企業貸款利率仍有自發性下行空間。

貸款供需矛盾較爲突出,按揭利率降幅更大

在王一峯看來,6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16%,創有統計以來新低,這反映出一方面貸款供需矛盾較爲突出,客戶議價能力提升,融資需求會逐步從高定價銀行向低定價銀行遷徙,穩定貸款投放政策與市場競爭壓力共同擠壓貸款定價下行;另一方面,虛增衝量增多,貸款久期縮短,導致加權平均利率下行。

央行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的信貸增長並不穩定,波動幅度較大:其中1月、3月、5月好於市場預期,但2月、4月低於市場預期,信貸增長缺乏穩定性。而且票據多次出現“0”利率現象,顯示出機構利用票據衝量的行爲。

“6月企業貸款利率較3月下降0.2個百分點,預計主要由新發放企業貸款定價下行帶動,6月中長期企業貸款佔比較3月保持穩定,可以判斷新發放企業貸款的定價有較大程度下移。”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認爲:一方面,5月5年期LPR有15bp的下行,直接帶動中長期企業貸款定價下移;另一方面從供需角度,二季度各地疫情有不同程度發散,企業的融資需求仍然維持在低位、4-5月銀行新增貸款仍是較大比例的投向票據,供給相對充裕、需求相對較弱的背景下,預計銀行新發放的對公貸款利率仍是保持低位略降的趨勢。

戴志鋒同時指出,6月總髮放貸款利率環比下降0.24個百分點,降幅高於企業貸款利率,亦有按揭利率較3月大幅下降的影響。按揭利率較3月下降了0.87個百分點,6月新發放按揭貸款利率4.62%,已經是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降幅高於5年期LPR的降幅,一定程度反映出在實體經濟偏弱、同時爛尾樓事件發酵影響情緒下,居民貸款需求有一定走弱。

“近年來監管政策對於居民住房需求的支持政策明顯不足,未來可以進一步引導按揭利率下行,支持剛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王一峯稱。

與此同時,央行推出的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紅利,已由相關商業銀行通過FTP形式全額轉移給各利潤單元,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降低貸款利率水平。

對於貸款利率的下降,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解釋稱,一方面是央行發揮LPR改革效能,今年以來,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降0.1個、0.2個百分點,“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加通暢,企業貸款利率爲有統計以來新低;另一方面,央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建立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引導存款利率跟隨市場利率變化,以及有效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繼續推動降低貸款利率。

“破立並舉、慢破快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穩定性

二季度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及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增多,信貸需求轉弱,貸款增長一度有所放緩。央行連續召開主要金融機構、央行全系統、政策性銀行“一把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支持金融機構在審慎經營前提下,按市場化原則加大貸款投放。

數據顯示,5月下旬以來,隨着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市場預期改善,信貸需求邊際好轉,5月、6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均明顯多增。

“在監管要求銀行‘應投盡投’穩定信貸,力爭實現同比多增背景下,優質央企獲得的貸款利率水平更低,部分期限存貸款利差出現倒掛,進而引發資金‘跑冒滴漏’,通過票據貼現和超低息貸款資金購買理財、結構性存款進行空轉套利。”王一峯指出。

央行也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披露,其指導利率自律機制發佈《關於加強協議存款自律管理的倡議》,規範協議存款等存款產品的利率定價行爲,大力督促違規存款有序壓降,有效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在專欄文章《近年來信貸結構的演變和趨勢》中表示,過去量級較大的基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需求減弱,而普惠小微、高技術製造業等貸款體量仍相對較小。信貸增速在新舊動能換檔和融資結構調整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回落,但這是適配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反映,並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將把握好傳統驅動力和新興結構性潛能間的關係,“破立並舉、慢破快立”,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爲新興增長點的培育爭取時間。

“抓緊有利時間窗口‘立’,引導信貸資源更多投入實體經濟轉型重點領域,挖掘綠色投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高技術製造業、科技創新等結構性潛能,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央行表示。

(作者:李願 編輯:曾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