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 資訊通研究員彭卓 實習生萬超凡 綜合報道

近日,醫學影像設備賽道誕生A股年內第二大IPO。聯影醫療8月10日開啓申購,此前公司招股書顯示,本次融資金額高達124.8億元,成爲A股年內僅次於中國海油的第二大IPO。

據機構統計,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達500億,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1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3%,約爲全球影像市場複合增速兩倍左右。

醫學影像設備在臨牀應用場景豐富,類型多樣

太平洋證券指出,醫學影像設備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細分市場,指爲實現診斷或治療引導的目的,通過對人體施加包括可見光、X射線、超聲、強磁場等各種物理信號,記錄人體反饋的信號強度分佈,形成圖像並使得醫生可以從中判讀人體結構、病變信息的技術手段的設備。

開源證券認爲,醫學影像設備分支衆多,MR、CT、XR、超聲設備佔據主導。在2020年中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中,CT市場規模居首位,佔比達32%,XR、MR、超聲設備旗鼓相當佔比接近20%。而CT、MR、PET/CT和超聲設備均屬於診斷設備,相較治療設備佔據主導。

中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有望超千億

開源證券認爲,到2030年,全球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27億美元,2020-2030年複合增長率達3.8%,增速基本保持平穩。2020年,中國以23%的市場份額成爲醫療器械的第二大市場,醫學影像行業增長更爲突出

浙商證券認爲,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達500億,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將接近11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7.3%,約爲全球影像市場複合增速兩倍左右

政策利好,醫學影像設備公司迎來發展機遇

開源證券認爲,近年來,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加重,民衆健康意識也不斷提升。受益於“鼓勵購買國產醫療設備”和“鼓勵分級診療、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的政策紅利,國產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廠家發展迅猛。具體來看:

在CT領域,高端CT自主創新加速,分級診療帶來的下沉市場是行業增長點。

在XR領域,移動DR、大C形臂有望進一步加大市場規模。

在MR領域,國內增速是全球之首,國內企業的崛起,將帶動國產3.0T高端MR的市佔率不斷提升。

在MI領域,市場處於發展早期,人均保有量仍有較大潛在成長空間。

在利好因素的導向下,國產大型醫學影像設備公司迎來歷史發展機遇。

浙商證券認爲,集採大環境下,看好優質國產醫療設備企業彎道超車機遇。從國家政策引導上來看,大型醫療設備集採除了引導設備終端價格逐步趨於合理化之外,更重要的是爲國內企業加速自主創新進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另外,集採的大環境更有利於產品品類齊全、技術儲備豐富的大型醫療設備國產企業。從市場格局來看,醫學影像市場國產化率只有20%左右,國產化空間仍然較大。

投資建議:關注醫學影像設備創新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以及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太平洋證券認爲,伴隨國產醫療設備整體研發水平的進步,產品核心技術被逐步攻克、產品品質與口碑崛起,國產品牌的自主創新趨勢愈發明顯,進口品牌的市場份額呈現下降趨勢。部分國產企業已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有望享有行業高速增長以及自主創新的雙重紅利,逐步實現與國際品牌比肩並跑的目標。

浙商證券認爲,中國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在中低端產品市場已逐步實現自主創新,並持續向高端產品領域滲透,進口壟斷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2020年,從新增臺數統計口徑來看,國產設備率先在CT、PET/CT、PET/MR等細分賽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市佔率提升進入到加速階段。推薦醫學影像自主創新進程加速下,上游擁有核心技術儲備及優秀供應鏈體系的醫學影像核心零部件供應商

開源證券認爲,在“鼓勵購買國產醫療設備”和“鼓勵分級診療、推動醫療資源下沉”的政策紅利、人口老齡化加重、民衆健康意識提升的背景下,國內醫學影像行業保持較快增速,未來市場空間有望突破千億。看好業內產品佈局齊全、研發創新能力強、公司治理結構向好的公司。

機構推薦個股

聯影醫療(688271.SH):公司的產品覆蓋諸多醫學影像設備細分,推出多達16項行業首款及國產首款產品。在國內市場,公司在MR細分領域擁有較大技術優勢。1.5TMR、64排以下CT、PET/CT、PET/MR、移動DR分別佔國內市場25%、26%、32%、50%、19%的份額。

萬東醫療(600055.SH):公司專業從事影像類醫療器械的研發、製造、生產及影像診斷服務,產品涉及DR、CT、DSA、MR、超聲等。打造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AI爲基石的“智慧影像”整體服務,構建萬里雲醫療影像SaaS平臺,向醫療機構提供影像SaaS服務。

奕瑞科技(688301.SH):公司是X線探測器生產商。覆蓋醫療細分市場;現已掌握CT探測器技術,高壓發生器、CT準直器等新零件於2021年產生銷售收入;隨着產線全面佈局,CT探測器、高壓發生器等新品逐步上量,未來高增長趨勢有望持續。

(報告來源:開源證券、浙商證券、太平洋證券;本文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刊載內容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

(作者:彭卓,實習生萬超凡 )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