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见习记者 肖暖暖 实习生 李岚 通讯员 陈庆海 徐静而 吴俊佳

高温天天见,杭州今年的夏天也忒“色克”(厉害)了。

天天靠空调续命的你,有没有想过老底子人们是如何度夏的?

几十年前的杭州夏季,一台乘风电扇,一口冰西瓜,便是半日清凉。

后来,蒲扇换成电风扇、空调,是否会有一些纳凉方式在延续?

8月11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走进杭州市档案馆,来到西湖边,重温老底子杭州人的度夏故事,寻一寻老杭州生活里和火热夏天有关的记忆。

1】公交站点的小时凉茶已送出3000多杯

老底子公交车上也配“清凉茶桶”

高温天走在外面,一杯凉茶很落胃。夏天刚刚开始,小时小店凉茶摊就上线了,杭州街头很多公交车站也加进了“送清凉”的队伍。

杭州公交集团汽二分公司朝晖五区38路公交站的凉茶点,上线以来已送出小时凉茶三千多杯。

在杭州档案馆的一组老照片里,记者看到老底子的公交车上,司机也准备了防暑用品,同样在车厢里摆上了个清凉茶桶。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1997年7月份,杭州火车东站,每天接发的列车达到了87趟,每当暑假高温天气,车站会安排18人组成送开水服务队。一天能为旅客们免费送三吨多开水,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景了。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赵国辉/摄

2】1988年杭州举办首届夏季饮料评比大赛

1995年的夏天大家排队买空调

室外,冰饮冷水很受欢迎。

杭城夏季一直潮湿闷热,在民用物资刚刚开始丰富起来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冷饮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消暑神器”。

最受市民喜欢的白糖棒冰、赤豆棒冰、小奶油……常常供不应求。

市井巷头、景区里,总是回响着推自行车的小商贩的叫卖声,车后座白色保温箱上写着醒目的“棒冰”两字。为了保障夏季消暑饮品供应质量,杭州还会组织全市范围内的年度饮料质量评比大赛。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1988年,杭州举办了首届夏季饮料评比大赛,最终经过市民们的投票,23款成功出圈。

上世纪九十年代,空调开始走进普通家庭,那时候买个空调可是“大件”。

根据杭州市档案馆的视频资料显示——

1995年的夏天,天气一下子热起来,市民乌泱泱赶去商场买空调,场面壮观程度一点不比现在排“秋天第一杯奶茶”差,不仅买空调要排队,交钱也是要排队的。

彼时的解百商场一天能卖出去三百多台空调,销量猛涨10倍。一台空调买回家到能用上,有时中间要等10来天。因为安装的工人从早上7点忙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实在是累到“起不来”了。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乘风电扇》 张文祥/摄

3】西湖一直是杭州人的心头好

那些年的露天电影是消夏的标配

一台纳凉晚会,既能消遣又能消暑。

晚饭后,各种纳凉晚会纷纷登场。既有小型社区纳凉晚会,也有大型的专业演出,露天电影更是大家的最爱。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同样从杭州市档案馆的视频资料中,我们了解到柳浪闻莺公园晚上也有过纳凉演出,1995年的时候门票是三块钱。

今天上午9点,小时新闻记者来到南山路柳浪闻莺公园附近。

蝉鸣鸟叫,湖面拂来阵阵微风,好些市民趁着天没那么热赶来锻炼。

有打太极拳的,有拿着小纸扇翩翩起舞的,还有人围着西湖慢跑。

“西湖边的凉,跟空调房的凉可不一样。”68岁的胡奶奶说西湖早晨她最喜欢,“安静又凉快”。胡奶奶告诉记者,她老伴来得更早,早晨5、6点就出门到这边晨练了。

胡奶奶在杭州生活三十多年里,“以前老底子杭州人喜欢晚饭后到西湖边乘凉,那时候都是把草席往地上一铺,跟现在年轻人野餐似的。”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沈大伯是杭州本地人,今天也来湖边纳凉的:“杭州以前夏天没有现在这么热,外头有风的话比家里头凉快多了。晚上洗完澡,出来站在家门口,拎把大蒲扇,还是很凉快的,家家户户都这样的。”

沈大伯以前住的地方和西湖离得近,“我们都是自己搬椅子,搬小桌过来,到西湖边坐一晚上。”

西湖纳凉已成了沈大伯的日常,这么多年来,每年夏天都是如此,“夏天西湖还有很多很火的避暑景点,凉快也确实凉快,但我最喜欢这样简单地在湖边走走聊聊。”

4】记忆中哪一年的夏天最难忘?

小时新闻等你来聊聊

除了西湖边,防空洞消夏也是杭州人蛮喜欢的方式。

杭州市档案馆里关于防空洞的老照片不少。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玉皇山路老隧道口 吕平/摄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宝麓山庄防空洞内 吕平/摄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杭州市档案馆供图 森林酒吧防空洞前 吕平/摄

不过其中的“森林酒吧防空洞”,如今已经改为了地下停车场。

2022年8月11日,记者沿着走道进入防空洞,能感受到丝丝凉意。

你还有哪些和高温和夏天有挂的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