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元指數今年反覆飆升時,人民幣貶值心魔——雖未完全消退,卻也已然淡化。

從什麼時候開始,市場主體對匯率波動變得風輕雲淡?這背後是經濟韌性、制度設計,更有持續加碼的壓力測試,尤其是在2022年,真正考驗人民幣韌性的時候到了。7月出口數據印證中國經濟基本面無恙,但強美元週期下,人民幣維穩或不輕鬆。

還記得七年前的今天嗎?2015年8月11日,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價報6.2298,較前一交易日貶值1.86%。當天,中國央行聲明,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以811匯改爲分水嶺,人民幣匯率告別單邊升值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逐漸成爲新常態。

811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值8.5%。中國央行在8月10日發佈的2022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並未提及811匯改。而是指出,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22年6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 23.3%,對歐元匯率累計升值42.9%,對日元匯率累計升值 48.7%。

此時,全球央行的心思可能都一樣:均樂見本國貨幣升值,以此抵禦通脹之虞。諸如,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正加碼收緊貨幣政策;由於經濟週期有別,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以我爲主兼顧內外平衡;但其也表示,疊加疫情反覆、地緣政治衝突、能源糧食危機等影響,世界經濟增長動能轉弱,金融市場震盪和部分經濟體“硬着陸”的風險值得關注。可見,2022非同尋常。

不考慮疫情原因導致的2020年人民幣對美元上行,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經歷了四輪調整行情,分別在2015年“811”後、2018年、2019年和2022年的第二季度。如果聚焦2022年會發現: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爲6.3014元,最低爲6.7898元,貶幅7.7%左右;這意味着,2022年上半年貢獻了人民幣811匯改以來的9成跌幅。  

換言之,今年囿於美元指數的強勢,連續兩年升值的人民幣之“威”未能持續。正如,6月末,人民幣對美元、歐元、英鎊、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較2021年末貶值5.0%、升值3.0%、升值5.8%和升值12.8%。但由此可見,人民幣仍趨穩,可謂美元之外的第二強勢貨幣。

一種程度上,當國外能源和糧食供應緊張、勞動力市場供需錯配加劇,當國內房地產信用告急時,在“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下,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也無疑被放大強化。這個時候,中國經濟基本面、人民幣的韌性與定力如何,亦攸關重要。

從最新出口數據來看,全球經濟衰退陰霾背景下,中國出口持續保持一定韌性,或部分得益於我國完整的工業鏈,部分得益於我國能源成本優勢。當然,氣候與能源危機下,歐美經濟的“流年不利”,某種意義上可能利好中國經濟之復甦。

人民幣匯率韌性方面,穩健的中國民間國際資產負債狀況可謂其來源之一。811匯改前,我國民間外匯資產負債處於錯配狀況;但目前外匯資產負債情況大爲改觀。包括近兩年來中國央行的停止結匯也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了支撐。

而未被央行貨政報告提及的811匯改,抑或有七年之癢一說?回望2005年和811兩次匯改歷程,前者是“害怕升值”;後者是“害怕貶值”,以及可貼上人民幣匯率“兩性”(靈活性與彈性)加大的標籤;因爲它們,人民幣匯率無序貶值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這何嘗不是一種韌性?

八月未央。走過跌宕起伏的上半年,以及衰退交易和復甦交易各自偃旗息鼓的七月,債市之外,全球金融市場一度趨於平靜……但平淡背後又在醞釀新的風暴嗎?

全球經濟邁向高通脹、低增長、高債務的危機時代,“末日博士”魯比尼、花旗聯袂警告股市風險。只是造化弄人,8月10日晚間,同比增長8.5%(預期8.7%)的美國7月CPI數據公佈後,美國三大股指直線拉昇,美股再度狂歡。這有問題嗎?花旗認爲,現階段市場的樂觀情緒與2007年相仿,而隨後的金融危機使得美股從歷史高位下跌超五成。

當晚,美元指數最低迴落至104,離岸人民幣對美元最高報6.7163,最低報6.7648。人民幣匯率韌性可見一斑。其實,匯率只是人民幣的“空間”價格,人民幣還有一種“時間”價格,即利率;其也可透視人民幣韌性的成色如何。

問題是,市場利率近期持續走低,暗示貨幣市場流動性寬鬆,主要原因在於需求太弱;可謂需求疲軟與資金淤積共振。其潛臺詞是,房地產市場或繼續成爲經濟增長的拖累項。足見穩地產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提升;儘管中國下半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是不搞大水漫灌,但國內信貸結構尚需修復。

行至2022年下半年,完善匯率、深化利率的改革之路從未止步。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時,利率之錨或爲先,因其關乎中國經濟韌性的底色。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