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融資類信託規模壓降,保險資金投資的信託計劃去年首次出現下降。

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2)》,截至2021年末,參與調研的194家保險公司所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4119億元,同比減少2337.2億元,首次出現存量規模同比負增長。

受訪的保險資管人士稱,信託在壓降過程中供給減少,符合險資風控要求的優質信託項目更少,導致去年雙方的投資合作非常少,因此規模出現下降。不過,今年以來,情況已經有了一些改觀。

首次負增長

信託計劃近些年是保險資金配置的一類主要金融產品,顯著高於商業銀行理財產品、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等產品,險資對信託計劃的配置規模甚至高於由保險資管公司發行的債權投資計劃。

不過,趨勢在去年出現一些“波動”。去年,隨着融資類信託規模壓降,保險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投資增速大幅下降。

據近日發行的由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組織編寫的《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22)》,自2012年末保險資金放開投資信託計劃以來,配置規模從294億元增長至2020年末的16457億元,增長了約56倍。

而2021年首次出現了存量規模同比負增長,年末規模爲14119億元,同比增速僅爲-14.2%,同比下降17.74個百分點,且2020年相比2019年增速已下降了22.05個百分點。

不過,信託計劃配置規模仍高於債權投資計劃。2021年末,保險資金投資的債權投資計劃規模爲12270億元,同比增加1695.14億元。

一家頭部保險資管公司金融產品投資業務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分析,保險投資信託計劃比以前少的原因,一方面是監管壓降融資類信託額度,信託產品供給減少,符合險資風控要求的優質項目更少;另一方面,地產信託近年出現違約,保險投資信託更加謹慎。相較之下險資主要增加投資保險債權計劃。

不過,在另一保險資管公司金融市場部負責人看來,今年以來保險與信託合作的情況好於去年。

他表示,從信託的角度來說,前兩年在壓降過程中,信託公司會傾向於把額度有限的融資類信託用於管理費收入高的項目,但這些項目險資往往不能投資。今年看到的現象是,在陸續清算一些信託產品後,信託公司也傾向於把額度轉向高信用低風險的項目。因此從市場上看,符合險資投資標準的信託產品供給增多,“雙方又能合作了”。

引導壓縮非標比例

與此同時,保險資金投資信託計劃近年面臨趨嚴的監管環境,包括加強穿透、壓縮非標資產比例等。

一家中型保險公司投資人士表示,自2018年資管新規後,“非標轉標”是主趨勢,各個監管部門也在陸續作出相關規定,保險監管也不例外。

今年5月銀保監會召開專題會議指出,要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有針對性地解決好“長錢短配”問題,同時進一步壓縮非標資產比例。

此前,銀保監會2021年12月修改保險資金運用領域部分規範性文件,已有明確的壓降非標比例的內容。其中包括,修訂《中國保監會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關於“大類資產監管比例”的規定,在“不動產類”和“其他金融資產”的監管比例中,都增加對“非標”的限額。

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即歸於保險資金投資的“其他金融資產”類別中。監管對此的要求,在原來的“投資其他金融資產的賬面餘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5%”基礎上,增加“其中,未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的資產,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

不過,據保險投資人士表示,監管引導壓降非標投資比例是大的方向,目前看由於險資的非標配比大多未達到上限,因此實際中尚未感受到調低非標限額產生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