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訓斥:“哭又不能解決問題”、“男兒有淚不輕彈”、“哭有什麼用”。


長大了,我們也常常告誡自己,“眼淚是最廉價的”。看起來,“哭”好像是沒用的、糟糕的,比如我們經常會嫌棄一些人哭哭啼啼的。


但是,如果哭是不好的、無益的,那我們爲何會有產生“哭”的情緒呢?


要知道,人類進化到現在,留下來的都是有利於人們生存發展的,哭被保留了下來,是否也存在着它的意義呢?


從心理角度來看,有的時候,哭也能發揮作用,也能解決問題——情緒問題。相反,一直忍着,一直壓抑着,反而不利於身心健康。


從更深層次來看,當一個孩子不被允許哭的背後,隱藏着一層剝奪。不僅剝奪了孩子經歷痛苦本身的能力,更是剝奪了孩子的憐憫之心和共情能力。



忍着沒哭了,但難受的情緒卻會一直影響你


考試成績下來了,考前很努力了,但成績達不到你的目標,很難受,很想哭。


可是教室裏那麼多人,於是你忍下來了。一整天,你都沒心情學習,難受的感覺一直縈繞在你心間。


工作中,交上去的方案被上司批得一無是處,當場就眼眶泛紅,但還是拼命忍住了。


可在後面的工作中,卻一直不能專心,還一再出錯,這讓你心裏更加煩躁和難受。


壓抑下來的情緒並沒有消失,反而一直影響着你。


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冬天記的夏天印象》裏所寫的“試着給自己定這樣的任務:


不要去想一頭北極熊,然後你就會發現,接下來的每分每秒,你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頭北極熊。”


你越是告訴自己不哭,腦海裏越是會想哭。


弗洛伊德曾說:“未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亡,它們只是被活埋,並將在未來以更加醜陋的方式湧現。”


長期的壓抑情緒,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


曾經有一位抑鬱症患者,明明在說着那些外人聽起來都會忍不住心疼流淚的事情時,她的嘴角卻總是上揚着。


被問到遇到這些事情自己有什麼感受時,她是這樣回答的“想辦法讓自己過下去唄,還能怎麼辦,哭又不能解決問題。”


當她聽到有人對她說“沒事的,你在我這裏是可以哭的。”她立刻哽咽,眼淚流了下來。


不被允許表達的情緒,一直積壓在她的心中,最終用抑鬱的方式表達出來。


研究也表明,長期壓抑悲傷的情緒和哭泣的衝動,會提高患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如哮喘。



想哭就哭,哭也是有用的


其實,“哭”這個行爲本身,就對我們很有用:可以發泄我們的負面情緒,可以排出因爲不開心而產生的有害物質,還可以滋潤我們的眼球。


流出來的不止是眼淚,也是我們難受的情緒。


如果把我們的心靈比作是一間儲藏室,那些不被允許表達的悲傷、難受便存放在其中,而如果一直都往裏面存東西,沒有往外拿時,我們心裏充斥的都是悲傷,痛苦;


反而沒有空間存放其他東西,如開心的、積極的。所以當我們真的很想哭時,那就哭出來吧。


難以抑制想哭泣的衝動,可能在告訴我們,儲藏室已經滿了,需要我們把空間清出來。


當認識並關注到哭背後隱藏的情緒,我們才能及時覺察自己的內心變化,而捕捉和發現這些變化,我們才更清楚自己當下的狀態,當前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意味着什麼,從而使我們有所成長,有所收穫。


情緒性的“哭”,可以說是一種適應性的進化功能。


嬰兒時期,我們與母親分離時,會使用哭泣的方式來表示我們感受到的焦慮與壓力,以尋求和母親的再次聯結


此時,哭更像是一種依戀行爲。在長大後的人際關係中,我們當然也可以作爲其中一種依戀行爲去讓關係進一步深入。


在安全合適的人面前哭,看似在展露自己的脆弱,但更多的,是一種真實坦誠的、表露內心的表現,能幫助我們去獲得更緊密的支持性關係。


而那些總是強忍着傷痛故作堅強的人,我們在感嘆他們堅強的同時,往往會在相處中無意識地忽略對方的情緒變化,也很難去進入到對方的內心世界。


在綜藝《嚮往的生活》中,黃磊形容何炅爲“專業陪哭”。節目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何炅爲嘉賓的事情落淚,爲一直沒能圓上“音樂夢”的黃雅莉心酸、爲不斷訓練滿腳傷痕的武大靖心疼、爲忙於拍戲沒能與家人好好團聚的彭昱暢溼了眼眶......


可能會有人質疑,何炅是不是太矯情了,是不是演出來的。


但我們也可以看到何炅與嘉賓之間距離的拉近;不可否認的是,在看到別人落淚的時候,我們心中自然而然產生了關懷、共情,


眼淚,帶給我們的,是直面悲傷情緒的機會,是爲自己騰出更多空間來承載更多力量,是幫助我們拉近心與心的距離。


敢於哭泣,也敢於面對並接納真正的自己吧!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