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1944年3月的車橋戰役,黃橋打韓德勤雖然是以少勝多,不過以江蘇保安部隊升格起來的第89軍和獨6旅,戰鬥力真心不咋地。敢打成建制的鬼子,尤其是“虎口拔牙”,纔是粟裕將軍的經典之作,有沒有發現,解放戰爭時期的豫東戰役,基本就是抗戰時期車橋戰役的翻版?

“車橋”是個什麼地方?它位於江蘇淮安城的東南方向,是一座人口茂密的大鎮子,鎮內河流交錯,有五座比較大的橋樑,俯堪下去成“車字形”,遂有“車橋”之名。

而淮安城,當時是日軍在蘇北的重要據點,在抗戰半神劇《我的兄弟叫順溜》劇中,淮安城整整駐了日軍一個聯隊,當然不是真的。

1944年初真實的戰場情況是:在江北的揚州,駐紮着日寇第64師團部,再往北的徐州,駐紮着日軍第65師團部。

而淮安城,恰好是日軍兩個師團的結合部,城內駐有日軍第65師團的一個獨立步兵大隊,按標準編制約有800餘人,同時還有1000多僞軍。

而作爲重要據點的車橋鎮,駐有僞軍一個大隊600餘人,以及獨立駐防的日軍一個小隊不到50人。

一般說來,新四軍如果攻打全部是僞軍駐防的據點,相對容易得多,僞軍撐不住就會繳械投降,但是如果有負責監視的日軍,打起來就比較麻煩。

至於原因嘛,一方面,日軍普遍比較頑固,很少有投降和被俘的,加之單兵素質較高,會給我軍造成重大傷亡。

另一方面,在有日軍督戰的情況下,僞軍也不敢輕易繳械,害怕戰後被日軍上級單位嚴厲懲罰,僞軍軍官因此被砍頭一點不意外。

其實還有一方面,就是有日軍駐紮的據點一旦遭到攻擊,附近的日軍各部一定拼死來援,這是日軍作戰風格所決定的,那麼新四軍攻城部隊即將腹背受敵,仗容易打夾生了。

所以對車橋據點,鬼子還是比較放心的,畢竟這個鎮子位於若干重兵守備城市的中間,畢竟守備力量接近700人,估計新四軍不敢下手。

同時車橋據點的工事也比較堅固,鎮外有環繞的深壕,裏面灌滿了水;鎮內有高牆,沿着圍牆僅大小明碉就有53座,還不包括暗堡,對於缺乏重武器的新四軍來說,確實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偏偏粟裕就不信這個邪,因爲他早就瞄上了車橋這顆釘子:它分割了蘇中軍區的兩個分區、切斷了蘇北和蘇中兩大根據地的聯絡,一旦端掉,整個蘇北和蘇中根據地就能連成一片,蘇中軍區機關,也能在日僞的不斷“掃蕩”中尋得一塊穩定的駐地。

考慮到車橋易守難攻,同時還要打援,粟裕調集了蘇中軍區(新四軍第一師兼)最強的五個團:第1團、第7團、第52團、蘇中軍區教導團、蘇中軍區第四分區特務團,以及配合作戰的部分地方武裝,總兵力超過了10000人。

粟裕總攬戰場全局,而戰役前敵總指揮,由蘇中軍區副司令員、第1師副師長葉飛擔任,參戰兵力臨時組成了三個縱隊:第一縱隊、第三縱隊負責阻援和打援,第二縱隊在師炮兵大隊的配合下負責攻堅。

粟裕的這個作戰部署非常巧妙,它既不是“”圍點打援”、也不是“拔點阻援”,而是既要拔點又要打援。也就是說,不但車橋必須攻克,同時還要在野戰中儘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爲車橋地區之後的安全打下基礎。

某種意義上,這又跟後來的濟南戰役特別相像:濟南要打下來,徐州來援的三個兵團也得重創之,以利於後續作戰。所以粟裕將軍的大兵團指揮能力,也是在紅軍時期、抗戰時期的小規模戰役戰鬥中,逐漸成熟起來的。

1944年3月5日凌晨1時50分,第二縱隊在陶勇的指揮下,開始攻擊車橋,新四軍部隊僅25分鐘就突破土圍攻入鎮內,隨後在炮兵的配合下逐個消滅日僞軍火力點,戰鬥非常激烈。

戰至當日午後,二縱隊已摧毀碉堡50餘個並基本殲滅僞軍,但是在向固守小土圍的日軍發起攻擊時,由於火力組織不當,以及日軍的瘋狂頑抗,一時未能得手,車橋鎮內的戰鬥暫時陷入僵局,可見鬼子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外圍打援戰鬥也已開始,得知車橋被圍攻後,首先是駐曹甸鎮的日僞軍出動100餘人前來增援,結果在進至大施河時,被地雷炸得七葷八素,又遭我三縱隊警戒部隊阻擊,狼狽逃回據點,後面乾脆沒敢出來。

而駐淮陰、淮安兩地的日軍,則出動獨立步兵大隊主力共700餘人(大隊長山澤),分四批乘汽車馳援車橋。第一批增援日軍240餘人分乘七輛卡車,下午3時許到達周莊附近,立遭新四軍一縱隊的伏擊和打擊。

戰鬥中日軍連踩雷帶被斃傷,很快損失60餘人,新四軍乘勢奮勇出擊,又殺傷一部,日軍被迫撤入韓莊據守。不久第二批、第三批日軍增援部隊也乘車相繼抵達,由獨立步兵第60大隊長山澤幹夫少佐親自指揮。

日軍企圖糾集起來繼續向車橋推進,遭新四軍猛烈打擊後,根本寸步難行,只好全部退入韓莊。3月5日晚,新四軍兩個團對韓莊發起總攻,衝入村莊後就是慘烈的白刃戰,當場捅死日軍60餘名,鬼子支撐不住,被消滅大半後殘部向西逃竄。

新四軍在追擊作戰中,俘虜一名重傷的日本軍官,這傢伙仍然大呼小叫不肯就擒,後被捆起來送往戰地醫療所,結果還沒等救治就嚥氣了。事後查明,正是日軍大隊長山澤幹夫少佐,也就是說,新四軍戰場擊斃日軍最高指揮官。

期間,另有日僞軍200餘人(第四批了)乘夜繞開我正面防禦陣地,從右翼的蘆葦蕩偷涉迂迴,企圖繼續增援車橋。新四軍發覺後予以堵擊,當場幹掉100來人,剩下的逃入小馬莊,仍然被跟蹤殲滅。

到3月7日上午,發覺援兵無望的車橋小土圍日軍殘部10餘人,放棄據點乘隙逃往淮安,車橋被二縱隊徹底攻克。新四軍各部乘勝擴張戰果,至3月13日相繼收復涇口、曹甸鎮等據點十餘處,使淮安、寶應以東大片地區獲得解放。

車橋戰役,新四軍共殲滅日軍少佐以下460餘人,其中俘日軍24人;消滅僞軍480餘人,其中俘虜168人,合計消滅日僞軍近千人,而自身僅傷亡200餘人,堪稱大勝。

車橋戰役大勝後,粟裕的一師打通了蘇中與蘇北、淮南、淮北根據地的戰略聯繫,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抗日根據地,實現了蘇中抗戰形勢的根本好轉,戰略意義極大。並且一戰俘虜日軍24人也是前所未有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數十萬大軍的戰役規模,俘日軍不過百餘人。

尤其是戰役期間,新四軍一邊實施攻堅,一邊先後擊潰和消滅五批日僞援軍的連續作戰精神,是粟裕指揮藝術的良好展現。後來在豫東戰役中,華野左手解放開封,右手連續尋殲邱清泉、區壽年、黃百韜兵團,正是基於這樣的指揮風格。

車橋戰役嚴重震動蘇北日僞,當時是新四軍饒政委主持軍部工作,他一度擔心粟裕如此大動干戈,並且大量斃傷日軍,會不會遭到敵人的重兵報復。事實證明多慮了,日軍第65師團後面曾拼湊一些部隊前往車橋,遠遠望見新四軍嚴陣以待,乾脆撤了。

就連被俘的日軍大尉石川芳夫、中尉山本一山等人,後來也對1師敵工部的同志讚歎說:你們的粟裕埃拉伊,埃拉伊!(了不起的意思)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