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益刊

積極財政政策加碼勢必關係財政收支變動,而這需要經過預算調整這一法定程序。今年以來,在疫情等衝擊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乏力,下一步各地財政政策如何發力穩經濟,市場緊盯各地預算調整中的數字變化。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團隊梳理發現,今年31個省份均已完成首次預算調整,絕大多數地方預算調整是常規的調增舉債額度,但財政收支承壓下,部分地區加大“節流”力度、更多投向“三保”等。

趙偉告訴第一財經,隨着收支平衡壓力加速顯現,後續類似的“開源節流”、加碼“三保”等收支結構調整應該會增多,尤其是財政收支壓力比較大以及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

“後續收支總量的調整目前來看使用過往債務剩餘限額可能性比較大,可能需要關注多在9月下旬召開的下次各地人大常委會會議。”趙偉說。

收入下滑但調整收入預期並不多

今年的積極財政政策,一方面體現在大規模退稅減稅降費政策實施,這在給企業減負同時,短期會造成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增加舉債等,加大財政支出,以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和保民生。

由於各地當年預算一般在年初制定,而具體退稅減稅降費政策以及地方舉債規模在3月全國兩會期間才能確定。按照新預算法,地方增加舉債數額,或需要增加或者減少預算總支出、需要調減預算安排的重點支出數額,都需要進行預算調整。因此3月份之後,各地都會逐步調整預算。

趙偉發現,今年地方首次預算調整與以往類似,多爲新增債務限額下達後的收支總量調整。

比如,第一財政大省廣東在今年4月下旬調整預算,主要是財政部下達了2417億元新增債務限額後,當地舉債額度增加從而增加預算總支出,需要調整預算。

爲了穩經濟,今年地方發行新增債券集中在上半年(超過4萬億元),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發揮了債券資金擴大有效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當然也有少數地方因爲受到疫情等衝擊,需要對預算收支進行相應調整。

比如,重慶今年首次預算調整方案稱,綜合減收預測和中央補助情況,重慶市級存在財力缺口。爲了應對減收,重慶擬採取更大力度調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對市本級財力安排的支出預算,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等剛性支出外,合計調減50億元。這筆錢用於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用於下半年平衡減收缺口。

另外,蘇州市,深圳鹽田區、龍崗區等也因受疫情衝擊等調整收支,在預算調整中增加了抗疫等支出。

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以及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影響,地方財政收入罕見出現下滑,而樓市低迷又導致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滑,地方財政收支矛盾明顯加大。不過上半年像重慶等因收入下滑而進行地方預算調整地方相對較少。

趙偉表示,因爲目前地方的財政收支差額尚能由轉移支付和專項債資金等補充,所以超常規的收支總量調整還沒看見。

今年爲了支持地方落實退稅減稅降費政策以及保民生,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增至近10萬億元,增速創近些年新高,這也減輕了地方財政收支壓力。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曾對第一財經表示,當前調減支出預算並不普遍,這是因爲地方年初預算非常謹慎,不少支出都是強制性民生支出。隨着疫情的緩解、防疫政策更精準,6月份及其全年的經濟復甦爲地方完成全年收入預算創造了條件。

多位地方財政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預計下半年會根據當地財政收支形勢進行預算調整,從而做到預算收支平衡。

9月預算調整受關注

一般來說地方每年會有2次至4次預算調整,其中9月前後地方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可能是預算調整的重要時間窗口。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其中“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專項債務限額”的表述,受到市場關注。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認爲,目前專項債還有約1.5萬億元存量額度,爲了緩解財政資金不足,發力穩經濟,預計下半年部分地方會動用部分額度發行專項債,而這需要報地方人大通過調整預算來批准,並經過財政部備案同意實施。

趙偉認爲,伴隨財政收支壓力加快凸顯,使用過往剩餘限額或是專項債“加量”的潛在途徑,8月底至9月或是重要觀察窗口期。

近期不少地方已經在申報第三批專項債項目和2023年專項債項目,申報領域除了交通、市政等九大領域外,還將新型基礎設施、新能源項目納入申報範圍。這是爲下一步專項債發行做好鋪墊。

此前市場上對財政增量政策預期中,還包括增加財政赤字和發行抗疫特別國債。而這需要對中央預算進行調整。

趙偉表示,與地方每年例行預算調整不同,中央財政預算調整則頻率較低,歷史上僅有5次,涉及赤字調整的3次均發生在8月下旬,爲增發國債。

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影響,加大財政支出力度,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中央財政分別擴大財政赤字500億元、300億元和500億元。

不過隨着下半年經濟穩步復甦,退稅減收因素逐步消退,地方財政收入降幅逐步縮窄,是否會發行調增赤字增發國債或者發行特別國債,仍有待觀察。

不過近期預算外資金力度明顯加碼,使得發行國債或特別國債概率在減小。

爲了穩增長給企業紓困,國務院已經明確,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設立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來支持基建擴大投資。支持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發行3000億元鐵路建設債券。增加民航應急貸款額度1500億元支持航空業發行2000億元債券。另外,今年新增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再擔保合作業務規模1萬億元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