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瓊斯

多因素驅動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再度刷新歷史低點。人民銀行日前發佈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6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爲4.41%、4.16%,爲有統計以來的新低。

這背後既有信貸需求一度轉弱帶來的定價衝擊,又有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紅利釋放的影響,也體現出存款利率監管優化對於穩定銀行負債成本的作用,更彰顯在複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下,金融管理部門爲支持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創造了有利的貨幣金融環境。

LPR改革效能凸顯

信貸市場競爭性增強

今年二季度,“去哪找貸款客戶”一度成爲困擾銀行的難題。

“上半年貸款供需矛盾較爲突出,穩定貸款投放相關政策與市場競爭壓力共同擠壓貸款定價下行。”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從政策面看,LPR改革效能凸顯,信貸市場競爭性增強。“市場利率+央行引導—LPR—貸款利率”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加通暢。

今年以來,作爲政策利率的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下調10個基點,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別下行10個和20個基點至3.70%和4.45%,帶動企業貸款利率穩中有降,企業融資成本明顯下降。

人民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6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較年初下降35個基點和41個基點。此外,6月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62%,較年初下降101個基點。

與此同時,得益於存款利率市場化持續推進,銀行負債端成本下行。今年以來,人民銀行指導利率自律機制優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形成方式,同時督促違規存款有序壓降。國有銀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銀行已於4月下調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機構也相應作出下調。

價格型工具推動貸款利率下行的作用明顯,數量型工具的效用也不容忽視。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王一峯表示,今年推出的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紅利,已由商業銀行總行司庫通過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形式全額轉移給各利潤單元,這有助於降低貸款利率水平。

“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是我國經濟工作的重心之一。近年來,貨幣政策也積極推動這一目標達成。”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明顯,比如各類專項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有助於流動性直達實體,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融資。此外,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也有助於推動降低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

貸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間

今年下半年,貸款利率是否還存在下行空間?

“企業貸款利率仍有自發性下行空間。”溫彬認爲,這主要是因爲“寬信用”的實現過程相對緩慢,信貸供需矛盾猶存。

明明表示,下半年LPR仍有壓降的可能,實際貸款利率存在下行空間。從存款利率市場化和近期居民儲蓄意願較高的情況看,銀行攬儲成本下行。同業存單利率位於較低水平,也將助力銀行減輕負債端成本,爲LPR調降提供空間。從銀行息差角度看,貸款作爲銀行的重要資產,其利率下行難免會對息差管理構成壓力。但考慮到銀行負債端的成本控制情況,銀行息差壓力總體有限且可控。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認爲,5年期以上LPR存在下行空間。溫彬認爲,儘管上半年5年期以上LPR大幅調降,按揭貸款利率也處於下行通道,但在當前涉房類貸款疲弱的環境下,與前幾年實際執行的七折至九折後的利率相比,下半年按揭貸款利率仍存在一定下調空間。

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就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人民銀行明確,要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爲達成這一目標,宏觀政策和金融機構還可以從哪些角度發力?

明明表示,在宏觀政策方面,一方面要鼓勵金融機構把信貸資源更多地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這可以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支持、有效引導;另一方面仍需要通過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等手段實現實際貸款利率的壓降。

“各項結構性再貸款工具和開發性、政策性金融工具發力,將成爲下半年信貸的重要支撐。”溫彬表示,貨幣政策已階段性地完成“靠前發力”的使命。在內外部掣肘因素增多、不過度追求經濟增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環境下,總量型貨幣政策工具繼續發力的必要性不強,短期內再度降準或下調政策利率的概率較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