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12日訊,據報道,從南亞、東亞到歐洲大陸、英國和北美,大半個北半球都進入了“火爐”模式。而西班牙“熱死人”現象持續,自2022年7月起已有2000多人死於高溫天氣;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在內的歐洲多國陸續遭遇嚴重旱情,萊茵河週五起將部分斷航,且伴隨災情持續加重,各國以水資源爲基礎的能源利用也先後遭遇困境。此外,今年7月,北極圈的溫度一度飆升至32.5攝氏度,都可以穿短袖了。

科學家警告:歐洲或遭遇500年來最嚴重乾旱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報道,近日,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負責爲歐洲乾旱觀測站收集數據的研究員安德里亞(Andrea Toreti)警告稱,歐洲或將遭遇約500年來最嚴重乾旱。

據報道,安德里亞指出,“(歐洲)2018年的旱災非常嚴重,至少回顧過去500年沒有發生過與2018年乾旱類似的事件”,而據其經驗,今年乾旱“可能比2018年更極端”。

資料圖:在持續高溫的影響下,法國Villars-les-Dombes地區出現池塘乾涸土地龜裂的情況。

歐洲乾旱觀測站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下旬,歐盟約47%土地處於“警告”(warning)狀態,17%土地進入最嚴重的“警戒”(alert)狀態。

此前有報道稱,受罕見高溫天氣影響,包括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在內的歐洲多國陸續遭遇嚴重旱情。伴隨災情持續加重,各國以水資源爲基礎的能源利用也先後遭遇困境,使歐洲能源危機更加雪上加霜。

萊茵河週五起將部分斷航!歐洲大動脈中斷將令歐洲經濟雪上加霜

今年夏季,整個歐洲創下高溫記錄,歐洲大陸的河流水量正在不斷地被蒸發。因水位下降,萊茵河部分關鍵河段預計8月12日起無法通航。

德國萊茵河的水位預計在8月12日將下降到40釐米。當測量水位降至40釐米或以下時,載有商品的船舶駛過萊茵河某些河段的經濟成本很高,因爲船隻的可載貨量將大幅下降。

德國官員表示,萊茵河水位已降至危險低點,可能數日內河上航運停止,企業、工廠要減少輸運量,甚至被迫停工停產。

萊茵河一直是德國、荷蘭和瑞士經濟的支柱,但如今,萊茵河水位已乾涸到關鍵水位線,船隻幾乎無法通行,阻礙了柴油煤炭等大宗貨物的流通。此外多瑙河也因高溫導致水位下降,阻礙了糧食和其他貿易,烏克蘭有一半農產品會經多瑙河港口出口。

德國作爲歐洲能源危機的“重災區”,已宣佈恢復煤炭發電。受高溫影響,原本通過萊茵河運輸的煤炭,物流鏈如今也遭到阻礙,惡化了由俄氣減供造成的能源危機。知情人士稱,德國朔爾茨政府擔心,航運混亂可能會破壞重啓煤電站的計劃。

擾亂貿易和運輸,只是河流乾涸的其中一個影響。此外,因河流溫度過高無法有效冷卻核電反應堆,法國多座核電站被迫減產甚至關閉,加劇電力危機;意大利也因水溫過高和水位過低,而無法直接澆灌稻田。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能源危機加劇通貨膨脹,歐洲地區已經處於衰退的邊緣。在2018年萊茵河歷史性斷航事件僅僅四年後,萊茵河再次面臨斷航,讓歐洲目前局勢進一步喫緊。

或面臨嚴重經濟損失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洲大陸的河流和運河僅作爲一種運輸方式,就爲該地區的經濟貢獻了約每年800億美元,還包括灌溉等行業帶來的其他收益。所以水道乾涸帶來的後果會更嚴重。

荷蘭銀行交通經濟學家Albert Jan Swart預計,目前惡劣的天氣將連累整個地區經濟,造成的損失將遠遠超過2018年萊茵河斷航所造成的50億歐元(約合51億美元)的損失。

Jan Swart表示,“一旦該地區降雨量少,其航運的能力就會受到嚴重限制…你還會看到德國超高電價造成的損害,可能是數十億歐元的損失。”

持續高溫下 鄱陽湖水位跌破11米 航拍湖口水域灘塗大面積裸露

8月10日,航拍江西鄱陽湖湖口水域灘塗大面積裸露。當日13時,鄱陽湖湖口站水位下降至10.93米。受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影響,自6月27日退出警戒水位後,40多天時間鄱陽湖水位下降超過8米。

據瞭解,今年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爲1951年有記錄以來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氣象部門預測,受未來持續高溫少雨和長江上游來水偏少共同影響,鄱陽湖水位將持續走低。沿湖各地區積極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努力克服乾旱對生產生活生態帶來的不利影響。

受持續高溫晴熱天氣影響,鄱陽湖提前進入枯水期。中新網 李學華 攝

受持續高溫少雨和長江來水偏少共同影響,鄱陽湖水位快速下降。中新網 李學華 攝

當日13時,鄱陽湖湖口站水位下降至10.93米。中新網 李學華 攝

上海40℃+天數創歷史紀錄:1873年以來極端高溫今年佔了近1/3

今日11時40分,上海中心氣象臺升級發佈高溫紅色預警。12時15分左右,上海徐家彙站氣溫達到40.1℃,實況氣溫比昨天同期高出近2度。午後,市內最高氣溫更是一度達到40.4℃,刷新日內新高。

數據來源:上海市天氣官微

今天的極端高溫,是上海今夏的第六個40℃+,也意味着今年刷新了極端酷熱天數的歷史紀錄。

上海自1873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總共出現20個40℃以上的極端酷熱天氣,其中2022年達6天,位居歷史第一,其次是2013年的5天,在這之後分別爲2017年3天、1934年2天、2016年2天、2009年1天、2010年1天。

截至8月11日,上海今年夏天已出現38個高溫日(≥35℃),其中≥37℃的酷暑日達到22天,≥40℃的極端酷熱達6天。

另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十天上海仍將持續高溫天氣。副熱帶高壓仍然強盛,上海會出現持續37℃以上的酷暑日,極端最高可達40~41℃。今起三天,上海最高溫仍將繼續衝擊40 ℃。請大家務必注意儘量減少戶外活動,及時補充水分,預防中暑和熱射病。

北半球進入“火爐”模式

高溫還席捲了美國南部平原和東北部,打破或持平的高溫紀錄達359個,超1億人處在高溫警報下。而在南邊的加利福尼亞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一場因乾燥引發的“橡樹大火”正在擴散,已經燒燬了近75平方公里的森林,超3000人被緊急疏散,是今年加州最大的一場野火。

西班牙7月至今“熱死”了2000多人

根據西班牙媒體報道,隸屬於西班牙衛生部的卡洛斯三世衛生研究所最新的估算數據顯示,西班牙自2022年7月至8月1日已有2176人死於高溫天氣。

7月10日起西班牙熱浪天氣逐步升級,單日因高溫而死亡的人數也逐步上升,7月19日該國單日因高溫死亡的人數達到184人。

當地時間8月1日,西班牙共計有34個省份發佈高溫天氣黃色或橙色預警,另有3個省份發佈暴風雨天氣預警。

1日當天西班牙中部和南部多個省份最高氣溫將達到40攝氏度,位於該國西部的埃斯特雷馬杜拉大區多個省份最高氣溫可達42攝氏度,包括首都馬德里在內的多個省份最高氣溫在35攝氏度以上。

今夏持續受高溫侵襲的西班牙眼下正經歷着歷史性乾旱。西班牙國家氣象局透露,從去年10月1日至今年7月26日間,該國每平方米累計降雨量較往年同期減少約26%。

北極已經可以穿短袖了

極端高溫天氣的出現會有哪些影響?全球氣候變暖,致使南極和北極也深受影響。南北極的冰川也在加速融化。

今年7月,北極圈的溫度一度飆升至32.5攝氏度。覆蓋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的冰蓋也在加速融化。北極地區的科學家們甚至穿着短袖短褲打起了冰上排球。

畫面中,國外記者(CNN)雖站在格陵蘭島、背靠冰雪,但卻身着一件單薄的T恤,並且還表示:

像今天這樣的天氣,已經暖和到可以穿短袖了。

但這種熱,卻引發了科學家們的極度擔憂。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7月15日至17日,格陵蘭冰蓋每天流失冰量達到大約60億噸,足夠填滿720萬個奧運規格的游泳池。

於是乎,如此極端高溫天氣的話題,也直接熱上熱搜:

網友們也爲高溫對北極熊的影響而感到擔憂:

得克薩斯大學派駐格陵蘭島科研人員表示,受溫度上升影響,格陵蘭冰蓋的消融總量非常驚人,甚至能聽到眼前冰層融化的聲音。

去年有丹麥研究人員稱,格陵蘭冰蓋2000年以後消融速度加快。據瞭解,格陵蘭島大部分位於北極圈內,全島約80%的土地被冰蓋覆蓋。如果高溫等氣候變化負面影響持續,格陵蘭冰蓋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5米。

世界氣象組織7月19日指出,近期席捲歐洲的罕見高溫天氣未來或成歐洲夏季“標配”,高溫等氣候變化負面影響將至少持續至本世紀60年代,全球冰川消融趨勢將持續數百年甚至更長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