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王东 东莞报道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板块一跃成为高成长型赛道。作为全球制造业重镇的东莞,也正抢抓新能源产业机遇,而上市公司则成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日前,手机充电器行业龙头奥海科技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奥海(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注册登记,将推进公司在光伏逆变器、储能产品等方面的业务布局和资源投入,而在此前,奥海科技通过收购智新控制已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tier1。

在东莞,与奥海科技有类似路径的上市公司不止一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包括易事特、鼎通科技、祥鑫科技、生益电子等20多家上市莞企已经布局或正在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业务主要涉及“三电”、电子元器件、精密铸件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

上市公司通常引领着一个地区的产业转型方向,作为全球知名的“手机之城”,东莞上市公司密集加码新能源产业,既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又将引领东莞产业的新变革。

东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韩成钢表示,东莞上市公司借力新能源业务实现业绩高增长的同时,还将发挥“头雁”带头作用,完善东莞新能源产业链,集聚高端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消费电子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当传统业务增长空间受限,新能源延续高景气,一批上市公司为打造第二增长点,纷纷切入新能源赛道。今年以来,东莞消费电子领域上市公司新能源业务势头强劲。

日前,创世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钻攻机、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多款产品均可应用于新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业务是公司今年销售收入的主要增长引擎之一。

事实上,此前创世纪因受移动终端精密结构件业务拖累,2018年出现了28亿元的巨额亏损。为解决这一困境,创世纪以壮士断腕的姿态,于2020年全部剥离了精密结构件业务。当前,通用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已经成为支撑其业绩的双引擎,特别是新能源业务步入高速成长通道。

另一家东莞上市公司奥海科技则通过多起并购贴上了“新能源”标签。奥海科技凭借对智新控制收购及增资推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并通过收购飞优雀新能源100%股权,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源领域。目前,奥海科技已坐拥消费电子业务、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光伏三大热门业务。

三大业务协同发展,奥海科技业绩逆势高增。该企业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四成。奥海科技此前表示,除手机业务外,非手机业务是公司的另一业绩增长点,而在拓展的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未来业务增长曲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借助深厚的产业基础,从消费电子领域延伸至新能源产业链,已成为东莞上市公司转换赛道的一大趋势。除了创世纪、奥海科技,立讯精密、胜蓝科技、奥普特等产业链代表性企业已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传统消费电子行业产品创新、市场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产业链竞争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消费电子产业链公司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新能源汽车是最具吸引力的一个方向。”韩成钢表示,消费电子领域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其相通性,且后者前景更为明朗,因此众多消费电子企业逐步向新能源汽车业务拓展。

竞逐新能源汽车“三电”赛道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都属于新兴领域,这为市场参与者开辟了全新机遇,也是东莞上市莞企除精密零组件外,投资最为密集的领域。

4月22日,广东赛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微微电”)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8.09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研发项目。

依托现有的核心技术积累以及消费电子领域、工业领域积累的电池管理芯片产品开发经验的基础上,赛微微电持续加码新能源板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2020年赛微微电向轻型电动车辆领域客户销售电池安全芯片2548.60万颗,在未来的规划中,将对电化学储能、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电池管理芯片进行研发。

除了赛微微电,奕东电子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FPC产线扩充也受到关注。奕东电子此前表示,公司已经完成较大规模的车载FPC产线扩充,有足够的产能满足现阶段行业头部客户的需求。

作为电池运行信号传输的重要载体,在动力电池BMS管理系统的CCS模组中,FPC替代动力电池中传统线束渐成趋势。奕东电子表示,FPC全面代替传统线束预计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带来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渗透率会进一步增厚。

此外,宜安科技正业科技、祥鑫科技也纷纷入局,在电机、电控、电池包、动力电池箱体等领域逐渐形成优势,已与国内外知名厂商展开合作。

除了上市公司以外,东莞在布局动力电池倾向愈发凸显。根据《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东莞将以新能源汽车、高性能电池为产业重点,建设具有国内尖端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发展高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集聚东莞优势串珠成链

下游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上涨,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的增速放缓,是近年来东莞上市企业转换赛道的深层逻辑。中汽协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

业内认为,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最大的牵引力之一,国内市场也已经进入电动化、智能化全新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正在引领着产业变革,新型的产业链生态将形成巨大的市场空间。

针对这一市场机遇,东莞上市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既有延长产业链的公司,也有新入局者跨界。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从东莞上市企业切入新能源领域的方式来看,主要分三种:一为通过自身战略转型、产业升级的形式布局;二是通过收购在新能源领域有一定基础的相关企业;三是通过依靠主业与品牌车企深度合作等形式快速切入。

在产业链方面,从动力电池到电子元器件、五金件,再到物联网、充换电站,上市莞企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其中不乏行业佼佼者。韩成钢表示,东莞上市公司在借助新能源业务在实现自身高成长的同时,也将发挥“头雁”带头作用,在上市公司的引领下,东莞消费电子产业将加快驶向新能源赛道。

事实上,近年来,东莞凭借着产业链完备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积累了优势,特别是在“三电”领域已经打下坚实基础。但东莞本地缺少整车制造商,发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短板明显,还需在整车制造环节加快步伐。

业内人士认为,东莞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关键在于集聚优势串珠成链。上市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将引领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发展,加上传统的电子产业制造基础,东莞有望在这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占得先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