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以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为起点,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从承接政策性业务到商业化转型的“1.0阶段”,从综合化经营管理到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崛起的“2.0阶段”,如今正迈入第三个十年的发展历程。

今日,普华永道发布《2022 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白皮书》指出,“3.0阶段”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与定位已发生了新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公司运营更加规范等诸多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用风险也体现出了新的特征。

据普华永道统计,2021年中国不良资产整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6700亿元,同比增长12.86%。当前的信用风险来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行业、地方融资平台和经营出现困难的非金融企业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规模上升,重点领域信用风险进一步暴露,金融改革化险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也被赋予了助力改革化险的新使命。”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在未来继续发挥金融稳定器和经济下行风险缓冲器的独特作用,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化解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

具体来看,白皮书列举了新发展阶段存在几大挑战。比如,不良资产来源从“两高一剩”等传统行业想更多领域扩展,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加大、周期拉长;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增速落后于不良资产增速,严重限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能力,面对大面积集中风险暴露的整合能力也有待提升;新阶段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资产包或简单提供流动性,更是扩展至整个机构的纾困和盘活资产、化解风险的能力,同时行业“强监管”成为常态,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和内控合规管理能力。

白皮书认为,“3.0 阶段”资产管理公司的四大功能定位变化:一是从金融牌照全面开花到回归聚焦“新”主业;二是从不良资产风险化解到困境机构风险化解;三是金融风险化解从大型机构下沉至中小机构;四是属地性监管向全国性监管协同迈进。

普华永道认为,在此新功能定位下,资产管理公司需要提升五方面的能力:切实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利用多元手段增强市场处置能力;增强融资能力、优化负债结构;以“强监管”要求强化内控管理能力;加强人才储备与专业团队建设能力。

普华永道表示,为更好地聚焦“新”主业,构建“大不良”格局,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还需要多方的支持与鼓励。普华永道认为,当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发债、拆解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比如,可以拓宽“专项债”的发行领域,鼓励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适当降低资产管理公司债券在商业银行的资本权重。

普华永道还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丰富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结构,增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和资金实力。与此同时,完善相关政策配套,增强司法保障,并进一步研究放宽对资产管理公司主业的限制,区分情景以制定更具弹性的集中度标准与要求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