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佩珍

8月12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不良资产整体规模较2020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不良资产整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6700亿元,同比增长12.86%。普华永道指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同比增幅高达38%,显著高于商业银行和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增幅,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信托违约大幅增加。同时,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增速仍落后于不良资产增速,限制了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不良资产的能力。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近年来,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也被赋予了助力改革化险的新使命。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在未来继续发挥金融稳定器和经济下行风险缓冲器的独特作用,响应监管部门的号召,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化解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

当前信用风险的新变化

白皮书指出,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有了新的变化,并且从之前的传统领域逐步向新领域发展。当前,信用风险来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行业、地方融资平台和经营出现困难的非金融企业等领域。

普华永道将我国不良资产管理分为三个阶段: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成立之初承接政策性业务到商业化转型的“1.0阶段”,到综合化经营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崛起的“2.0 阶段”,再到如今,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迈入3.0发展阶段,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与定位已发生了新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公司运营更加规范等诸多方面。

白皮书提出了 3.0阶段资产管理公司的四大功能定位变化:从金融牌照全面开花到回归聚焦“新”主业;从不良资产风险化解到困境机构风险化解;金融风险化解从大型机构下沉至中小机构;属地性监管向全国性监管协同迈进。

对于聚焦“新”主业,白皮书解释,面对新形势,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化险“瘦身”、回归聚焦主业。而当前,不良主业发生了新变化,资产管理公司面对新的宏观环境、利益相关者诉求和监管要求,业务交易架构出现了多形式和多渠道特点,债权本身更为复杂,处置手段也更加多样化。此外,新的政策规定可转让资产范围从不良资产进一步拓宽至风险资产,允许风险资产在继续恶化之前及时转让出表。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将回归主业,聚焦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胡静认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 3.0 阶段,将回归不良资产处置的“新”主业,发挥特色功能和优势,聚焦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信托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为促进企业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和和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2022年3月8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债100亿元。2022年3月16日,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发行100亿元金融债,两者募集资金均用于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专项债”为资产管理公司在房地产行业纾困工作中提供了“活水”,同时也是对资产管理公司探索融资渠道的尝试。

白皮书指出,当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在发债、拆借等方面仍面临一定程度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资产管理公司的负债结构中,短期融资占比仍然较高,需要继续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如何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普华永道认为,可以通过拓宽“专项债”的发行领域,如房地产专项债、中小金融机构专项债、信托专项债等;鼓励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引导资产管理行业支持绿色产业发展;适当降低资产管理公司债券在商业银行的资本权重等方式等。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陈进展表示,当前,我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以资本消耗型业务为主,行业的发展需要资本与资金的支持。为了促进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更好地聚焦“新”主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好定位,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拓展融资渠道与降低融资成本,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增强司法保障效率,呼应监管要求拓宽“新”主业范围,并营造鼓励金融风险化解的税收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