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岩油企的黃金年代:無債一身輕,分紅分到手抽筋

來源:華爾街見聞  卜淑情

頁岩油生產商們正在專注回報股東以及減輕債務壓力,增產的意願幾乎爲零。

今年以來,受益於疫情和俄烏衝突大幅推高能源價格,經歷了十年虧損的頁岩油生產商終於迎來其史上最好的時期,繼一季度業績表現強勁後,二季度利潤和現金流均創歷史新高。

頁岩油生產商們賺的盆滿鉢滿,在投資者面前揚眉吐氣,除了大手筆增加分紅、股票回購規模之外,還加速償還其因鑽探狂潮而高築的債務。

不過,無論如何,頁岩生產商們就是不願意增產,即使是在政府已經做出增加勘探的要求之後,它們依舊不爲所動。

無債一身輕

隨着油價飆升和投資收縮,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資產負債表發生鉅變。從去年一季度以來,其債務負擔越來越輕。

彭博通過計算標普超級綜合油氣勘探開發指數中22家公司的市值加權平均數發現,截至第二季度末,一些獨立鑽井公司的淨債務僅爲其息稅前年度利潤的0.56倍,遠低於去年同期的1.67倍。

對此,彭博分析師Spencer Cutter表示:

許多勘探和生產企業已經或正在快速達成它們的償債目標。”

“能源公司在修復和加強其資產負債表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與2015年或2020年的崩盤相比,它們如今在應對大宗商品價格再次下跌方面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債務壓力進一步減輕,加上現金流創歷史新高,爲其進行分紅、回購股票和收購爭取了更大空間。

現金堆成山 分紅分到手抽筋

今年以來,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們已經累計了大量的現金流。

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美國前28家大型獨立石油生產商第二季度的自由現金流總額將超過250億美元。而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10年裏,前28家公司流失了約1150億美元。

根據數據,2022年全年,前28家公司自由現金流預計將超過1000億美元,是2021年的兩倍,同時也是2018-2020年年度總和的九倍。

美國頁岩油生產商赫世公司(Hess)的首席運營官Greg Hill表示,該公司在Bakken盆地(美國三大產區頁岩油產區之一,位於北達科他州)的核心頁岩油業務爲其帶來了大量的現金流。

Hill表示,即使在每桶60美元的油價下,赫世也產生了超過10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

美國頁岩油巨頭Devon能源財報顯示,二季度該公司創造了19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高於17.5億美元的預期。

該公司還將固定和可變股息提高至每股1.55美元,較上季增長22%。二季度,通過分紅和股票回購,Devon能源向股東返還了超過10億美元的現金。

Diamondback能源財報顯示,該公司二季度創造13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環比增加35%,續刷歷史新高。首席執行官Travis Stice表示:

“本季度開始,我們承諾將向股東返還最低75%的自由現金流。”

Diamondback還將回購規模從20億美元翻倍至40億美元。據悉,該公司在美國最大的頁岩油產區Permian盆地開發非常規陸岸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增產?休想!

目前,頁岩油生產商正在專注回報股東以及減輕債務壓力,增產的意願幾乎爲零。

美國油田產量目前爲1200萬桶/天,雖然同比增加了8%,但仍比疫情前的歷史高位水平少100萬桶。目前計劃大幅增產的公司一般爲大型油企,如艾克森美孚和雪佛龍,或者是家族企業,如Maybourne石油公司。

與此同時,能源分析機構Enverus的報告顯示,美國頁岩油行業二季度的併購規模爲120億美元,同比下降65%。

在油價近期大幅回落的背景下,頁岩油生產商們對增產慎之又慎。

近期,WTI原油已經回落至95美元關口以下,自3月130美元的高位跌去近40美元。對此,Enverus研究部總監Andrew Dittmar認爲,在油價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買賣雙方對資產價值產生嚴重分歧。

通脹飆升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可能也是它們不願增產的原因之一。

資管巨頭Janus Henderson首席能源分析師Noah Barrett表示,由於成本上漲導致效率下降,頁岩勘探商不願在現有鑽探計劃之外進行投資。

此外,相較於產量,頁岩生產商們可能更關心的是價值。

據媒體報道此前稱,Devon能源近期以18億美元收購了頁岩氣公司Validus Energy,該公司專注於開發美國主要頁岩油產區之一的Eagle Ford油氣資源。收購完成後,Devon能源在Eagle Ford的淨勘探和生產面積將增加42000英畝。

Dittmar表示,Devon能源近期收購的資產都是些成熟的資產,在其他情況下,此類資產不會是頁岩油生產商的首選。

除了以上因素,不想再重蹈覆轍也可能是可頁岩油廠商們的考量之一。

2015年後,不少廠商陷入“油價反彈—增產—供給增加—油價下跌—被迫減產”的循環之中,之後2020年的負油價更是因此致使數十家企業破產,嚴重打擊了頁岩油產業增產的信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