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如何激发实体经济有效贷款需求,或将是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

8月12日,央行发布了7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创下2016年5月以来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7月金融数据总量和结构均欠佳,总体弱于季节性。结构上,居民中长贷回落,对信贷形成更大拖累;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央行专项再贷款等工具开始加速落地,对信贷形成一定支撑。

他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M2增速再创新高

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从2022年3月起,M2增速一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已是五连升。其中,2月、3月、4月、5月、6月增速分别是9.2%、9.7%、10.5%、11.1%、11.4%。同时,7月12%的增速创下2016年5月以来新高,仅次于2016年4月12.8%的增速。

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估计,主要原因在于,7月财政退税继续保持较大规模,这会增加企业存款,推高M2增速。同时,退税既不属于企业债权融资,也非企业股权融资,因此不进入社融统计。实际上这是4月大规模退税实施以来,M2增速持续反超社融增速的主要原因。这也意味着当前M2高增主要是财政因素驱动,并非完全代表宽信用效应。

一般,M2是由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构成;而M1由MO+企业活期存款构成。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447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338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0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86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8045亿元。

温彬分析,7月M2同比增长12%,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尽管信贷派生效应减弱,但随着财政支出稳增长力度加大,财政存款增加4863亿元,同比少增1145亿元,有助于流动性改善,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水平均低于上月和上年同期水平。

狭义货币(M1)余额66.1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1.8个百分点;创2021年 4月以来新高,仅次于2021年3月的7.1%。流通中货币(M0)余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当月净投放现金498亿元。

王青认为,M1同比增速略有提高,主要与上年同期基数下行有关,以及退税会形成部分企业活期存款。7月末M1增速仍然大幅低于M2增速,继续处于明显偏低水平,主要原因是当前楼市处于低位运行过程,商品房销售不振,企业短期存款受到较大影响;另外,较低的M1增速也意味着当前实体经济活跃度依然不足,后期经济修复至常态增长水平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人民币贷款少增4020亿元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拉长时间看,1-7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4.35万亿元,同比多增5150亿元。

从居民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从企业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

温彬表示,居民端,无论是与购房相关的中长期贷款,还是消费相关的短期贷款都相对偏弱。结构上,居民中长贷回落对信贷形成较大拖累。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减少2488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在触底过程中。

“企业部门贷款缩量明显。”温彬进一步指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力下的基建融资成为主要支撑,票据融资再度冲量。结构上,对公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减少1478亿元,基建配套融资应为中长期贷款的重要支撑。

初步统计,2022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

在7月社融增量细项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净融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是主要拖累项,分别同比少增4303亿元、同比少2357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

温彬表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出现季节性回落,仍比上年同期少增3191亿元,反映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有助于下阶段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

在王青看来,7月信贷、社融规模大幅回落,同比增速也有所下滑,整体不及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上月贷款季末冲量现象明显,形成一定透支效应;二是当前宏观经济修复势头温和,贷款需求疲弱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三是7月楼市再度转冷,对居民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都会形成一定影响;四是6月新设两项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基建,其对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拉动效应尚未充分体现。

他预计,在经济修复和政策发力作用下,8月金融数据会再度回暖,但如何有效缓解贷款需求不足问题将持续成为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