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网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自4月26日起,每周一至两期陆续推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激励广大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由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省档案局

联合出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

今天推出第三十一集

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有这样一位人民教师,他曾不顾世俗偏见,独身一人来到了“大山禁区”中,一师一校坚守了三十余年,把1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让“麻风村”的村民们连通世界……他就是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的教师农加贵。

视频截图

1986年,因为家庭贫困,未能读完高中农加贵就早早辍学回家。为了补贴家用,农加贵经人介绍获得了一个成为代课老师的工作机会,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工作地点却是在人人避之不及的“麻风村”。在那个“谈麻色变”的年代,聚集了大批麻风病人的“麻风村”无疑是一个禁区。

正式开学的那天,是农加贵永生难忘的一天。“我第一眼看到那些被病魔侵蚀的躯体严重畸形的家长,当时我非常害怕,只想掉头就跑。”一开始,内心的恐惧让农加贵萌生了退意。可是村民们恳求的神情、教室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农加贵怎么也迈不开逃跑的步伐,“我跑了,那些孩子怎么办?”最终农加贵下定决心,走进了“麻风村”小学,成为了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老师。

这一留,就是36年。

视频截图

刚来到学校的时候,条件落后,困难一重接一重。没有课本,农加贵就到处托人找来旧的课本;没有充足的试卷考试,农加贵就把题目抄在黑板上,让学生们一边抄一边做;没有老师愿意到这边监考,农加贵就又担起了监考老师的职责;没有学校接收四年级的“麻风村”小学孩子,农加贵就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摸索出循环复式教学法,一鼓作气把孩子们教到小学毕业。

1992年,“麻风村”小学首届学生毕业, 农加贵与村民商量后把“麻风村”改为“落松地”村,最终在带着孩子们体检取得健康证以后,第一届小学毕业的孩子们全部以优异的成绩被县城的初中录取。

36年来,落松地小学共招收了13个教学班,把117个孩子送出了大山。很多孩子都融入了社会,成了公务员、老师、警察。“我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我也是村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除了教学之外,农加贵还和村民们结下了唇齿相依的感情,开办成人夜校为村民扫盲;帮助手脚不便的村民维修电器、采购生活物品;带领村民修通致富之路……在农加贵的带领下,落松地村的村民们有了尊严,有了勇气,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曾经疾病、贫困、闭塞的落松地村,如今已摆脱了疾病与贫困,融入了社会,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视频截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7年,农加贵由一个代课教师转正成了公办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多次到北京参加党和国家重要表彰活动。“这些荣誉都是属于过去的,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应该从新的起点,和这些村民群众学生和新来的老师好好把这个学校办好,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融入社会。”农加贵说道。

“假如我退休了,学校还需要我,或者村民们还需要我,我还会一直再坚持下去。”36年扎根大山,农加贵不畏艰苦育桃李,把满腔热血撒向三尺讲台,用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打开了“麻风村”认知外界的窗口,守护着一个个山里的孩子,书写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动人篇章。

编辑:孙寅翔 胡津滔 王莹 吴珺 实习编辑 孙润瑜

记者:李洁 实习记者 郭小煜

海报设计:蔡陈晨 李青骏

【相关新闻】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朱兆云:数十年躬耕不辍 “医药之花”在云岭大地绽放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耿家盛:30年匠心磨就车工一把刀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增智:用荧幕连接起山里山外的世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辉:三十年奔跑在创新一线的电网“卫士”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陈向华:三十年锤起锤落铸就铁运安全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尼玛拉木:一个女邮递员的20年雪山邮路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郑瑞东:与电共舞17年 高压线路上的穿行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蒋秋香:从农民工到大工匠,奋斗的青春最闪亮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付家祥:奋斗在化工厂生产一线的实干家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起明:扎根电务生产一线的铁路信号守护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舒群:用一生研究一个行业 果农心中的“红梨妈妈”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王靖生: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他把怒江脱贫的故事告诉世界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阮鸿献:用一生一心做药 从大山深处走出的“滇南药王”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缪沅振:凭肉眼可分辨精矿品位 矿工厂的“拼命三郎”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番兴明:培育那粒改变世界的种子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邱仕强:二十年创新钻研 卷烟厂里的“机械医生”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昕成:用绿色基建守护云南的绿水青山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淼:24年匠心筑梦的高炉“铁人”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陶春:让云南民族文化在艺术舞台上盛放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黄洁:困境中迎难而上 证券市场的冲锋开拓者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娜倮:奏响拉祜群众致富乐章的“百灵鸟”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提布:做科技兴农的带头人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王金会:扎根大山深处的“螺丝钉”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杨德良: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农村幸福社区的领路人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杨建权:志在高空 用专注搭起通向远方的航路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曹正发:用赤子之心铸就甘蔗“甜蜜事业”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李明忠:工作就是最大的乐趣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董春玉:用创新雕琢匠心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邹路遥:忠肝义胆炼就特警中的特警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丨袁家祥:30年生死救援 数万矿工的生命守护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