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有3只银行可转债发行上市。Wind数据显示,这3只银行可转债分别来自兴业银行、重庆银行和成都银行,3家银行合计发行总额为710亿元。

下半年,还有多家银行可转债“蓄势待发”。近日,常熟银行发布公告称,其规模60亿元的A股可转债发行已获证监会核准。此外,民生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瑞丰银行齐鲁银行共计790亿元可转债正在推进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可转债是转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银行转债价格和正股估值均处低位,债底保护性强,未来下探空间有限,银行转债未来仍将是机构底仓配置的重要选择。具体到个体银行机构,还需要关注正股的股价表现和经营业绩表现。

多家银行可转债在路上

日前,常熟银行公告表示,证监会已核准该行公开发行面值总额60亿元的可转债,期限6年。若顺利上市,这已是该行第二次发行可转债,2018年,该行发行30亿元可转债,于2019年5月赎回。

除常熟银行外,民生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和瑞丰银行相继披露可转债发行预案且均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4家银行拟发行可转债规模分别为500亿元、110亿元、50亿元和50亿元。而齐鲁银行拟发行规模不超过80亿元的A股可转债已获证监会受理。

所谓可转债,是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转换成股票的公司债券。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之后可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2003年,民生银行发行40 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以改善负债结构、补充中长期资金,标志着银行可转债正式进入历史舞台。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共有24 家银行发行25只可转债,其中已摘牌的有8只银行可转债。

民生证券谭逸鸣团队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可转债规模持续提升。2018年末银行业可转债密集过会,2019年银行业可转债起量,2022年兴业转债、成银转债、重银转债等银行转债上市,当前存量银行转债共有17只,规模共计2801.40亿元,占市场总余额的37.11%;待发行的银行转债共有6只,待发行规模合计850亿元。

补充资本是银行发行可转债的直接动力。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加快,用利润留存补充资本能力有限。

此外,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根据2013年起实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叠加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0.25%~1%的额外资本要求,商业银行最高要满足8.5%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而银行转债转股之后,可以补充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因此近年来银行转债促转股意愿较强。

通常银行补充资本金渠道包括利润留存、优先股、定增、增发、IPO,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但可转债的优势明显。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可转债由于具有转股特点,使其可以相对较低成本发行,通常情况下采取溢价发行;发行不需要进行信用评级,发行审核流程相对简单;期限较为灵活;在触发相应条款有利条件下可以强制转股;相对于增发方式,银行发行可转债对股本稀释较缓等。”

“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相对较快,资本消耗强度相对较大,因此发行可转债的诉求较强,加之,银行可转债发行利率较低,其既具有债券属性,也可根据银行良好的经营进行转股,一举两得,因此受到不少上市银行的青睐。”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近期银行发行可转债热情高涨,一方面是在经济下行期银行需要补充流动性和核心资本以提高经营稳健性与抗风险能力的需要上升,另一方面是可转债的灵活性与较低的融资成本,让其更适合股权相对分散而以运营为核心的银行作为融资工具使用。”

此外,在周茂华看来,在目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且权益市场趋势回暖等因素之下,对于部分银行发行可转债补充资本环境较好,有助于降低整体融资成本。

在可转债发行过程中,银行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周茂华表示:“可转债计入核心一级资本需要有一个转股期,并满足相应触发条款完成转股后,才能计入核心一级资本,从以往一些案例看,耗时较长;而优先股与二级资本债发行成功后,即可计入资本金等,因此银行仍需要扩宽补充资本金渠道;可转债发行相对于定增存在财务盈利方面硬性要求;另外,银行需要深入研究宏观经济、政策与市场供求趋势,提高可转债发行成功率。”

板块估值修复提振投资者转股热情

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2022年在“宽货币+宽信用”将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下半年经济企稳复苏将改善银行盈利和不良率的预期,银行板块估值和行业景气度有望出现触底反弹。

周茂华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可转债表现受正股影响,由于银行板块估值低洼,随着宏观经济持续回暖,银行盈利与资产质量前景改善,有利好银行板块估值修复,有助于提振可转债吸引力。 进一步,如果正股表现趋势向上,也有助于提振投资者转股热情。”

东方金诚在研报中表示,相较于其他转债,银行转债价格和正股估值水平均处低位,债底保护性强,转债价格下跌空间有限。截至2021年末,除杭银转债、张行转债外,其他银行转债价格处于105~120元区间,明显低于转债市场价格中枢。正股估值方面,除杭银转债、南银转债以外,绝大部分银行转债正股估值(PE或PB)处于历史分位数10%以下。与之相对,大部分银行转债纯债价值在100元以上,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浦发转债、上银转债、中信转债到期收益率接近其债券收益率,表现出很强的债底保护性。

鉴于银行转债价格和正股估值均处低位,债底保护性强,未来下探空间有限,东方金诚研究认为,银行转债未来仍将是机构底仓配置的重要选择,同时2022年正股反弹机会及发行人强烈促转股意愿也使部分银行转债存在博取正股收益的机会。

2022年以来,银行业实现稳步发展。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594亿元,同比增长7.36%;贷款余额平稳增长,净息差小幅波动,整体发展稳中向好。目前,从部分银行披露的二季度业绩快报看,上市银行有望迎来“中报”行情。

对于投资者而言,怎么投资银行可转债?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和其他行业可转债一样,银行可转债也有多样投资策略。以两个最主要的策略为例:一是,事件驱动之博弈业绩。有资本压力的银行往往更倾向于提高业绩增速改善报表。而业绩的释放和股价的上升可以形成相互的催化效果,当正股价上涨的时候,银行可转债的转股概率上升,转债价格往往也有较好表现。二是,事件驱动之博弈主动下修。转股价下修的动作和幅度往往反映出公司真实的转股意愿。主动下修后往往会创造较好的投资机会,实现超额收益。少数基本面优秀的标的还会实现更高的涨幅。

对于投资者而言,还需注意相关的投资风险。柏文喜认为:“银行可转债的投资价值在于较低的投资风险与转股可能性所蕴含的较高收益特征组合所体现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应格外注意未来可能无法转股以及股价下跌的可能性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王一峰认为:“投资者选择银行可转债,还是要看正股的股价表现和经营业绩的表现。”

华安证券研究亦认为,回顾历史行情,除博弈条款溢价与市场预期外,银行可转债收益更多来自正股价格的上涨。所以银行转债择券重点关注盈利能力与盈利预期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