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柯瑾 北京報道

今年以來,有3只銀行可轉債發行上市。Wind數據顯示,這3只銀行可轉債分別來自興業銀行、重慶銀行和成都銀行,3家銀行合計發行總額爲710億元。

下半年,還有多家銀行可轉債“蓄勢待發”。近日,常熟銀行發佈公告稱,其規模60億元的A股可轉債發行已獲證監會覈准。此外,民生銀行、長沙銀行、廈門銀行、瑞豐銀行齊魯銀行共計790億元可轉債正在推進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可轉債是轉債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鑑於銀行轉債價格和正股估值均處低位,債底保護性強,未來下探空間有限,銀行轉債未來仍將是機構底倉配置的重要選擇。具體到個體銀行機構,還需要關注正股的股價表現和經營業績表現。

多家銀行可轉債在路上

日前,常熟銀行公告表示,證監會已覈准該行公開發行面值總額60億元的可轉債,期限6年。若順利上市,這已是該行第二次發行可轉債,2018年,該行發行30億元可轉債,於2019年5月贖回。

除常熟銀行外,民生銀行、長沙銀行、廈門銀行和瑞豐銀行相繼披露可轉債發行預案且均已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4家銀行擬發行可轉債規模分別爲500億元、110億元、50億元和50億元。而齊魯銀行擬發行規模不超過80億元的A股可轉債已獲證監會受理。

所謂可轉債,是在一定期間內依據約定條件可轉換成股票的公司債券。如果持有人看好發債公司股票增值潛力,在寬限期之後可行使轉換權,按照預定轉換價格將債券轉換成爲股票;如果債券持有人不想轉換,則可以繼續持有債券,直到償還期滿時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場出售變現。

2003年,民生銀行發行40 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以改善負債結構、補充中長期資金,標誌着銀行可轉債正式進入歷史舞臺。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共有24 家銀行發行25只可轉債,其中已摘牌的有8只銀行可轉債。

民生證券譚逸鳴團隊研究認爲,商業銀行可轉債規模持續提升。2018年末銀行業可轉債密集過會,2019年銀行業可轉債起量,2022年興業轉債、成銀轉債、重銀轉債等銀行轉債上市,當前存量銀行轉債共有17只,規模共計2801.40億元,佔市場總餘額的37.11%;待發行的銀行轉債共有6只,待發行規模合計850億元。

補充資本是銀行發行可轉債的直接動力。近兩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金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加快,用利潤留存補充資本能力有限。

此外,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監管的重要指標,根據2013年起實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5%,疊加2.5%的儲備資本要求和對系統重要性銀行0.25%~1%的額外資本要求,商業銀行最高要滿足8.5%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而銀行轉債轉股之後,可以補充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更好地滿足監管要求,因此近年來銀行轉債促轉股意願較強。

通常銀行補充資本金渠道包括利潤留存、優先股、定增、增發、IPO,可轉債、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但可轉債的優勢明顯。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可轉債由於具有轉股特點,使其可以相對較低成本發行,通常情況下采取溢價發行;發行不需要進行信用評級,發行審覈流程相對簡單;期限較爲靈活;在觸發相應條款有利條件下可以強制轉股;相對於增發方式,銀行發行可轉債對股本稀釋較緩等。”

“銀行資產規模擴張速度相對較快,資本消耗強度相對較大,因此發行可轉債的訴求較強,加之,銀行可轉債發行利率較低,其既具有債券屬性,也可根據銀行良好的經營進行轉股,一舉兩得,因此受到不少上市銀行的青睞。”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近期銀行發行可轉債熱情高漲,一方面是在經濟下行期銀行需要補充流動性和核心資本以提高經營穩健性與抗風險能力的需要上升,另一方面是可轉債的靈活性與較低的融資成本,讓其更適合股權相對分散而以運營爲核心的銀行作爲融資工具使用。”

此外,在周茂華看來,在目前市場利率維持低位、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且權益市場趨勢回暖等因素之下,對於部分銀行發行可轉債補充資本環境較好,有助於降低整體融資成本。

在可轉債發行過程中,銀行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周茂華表示:“可轉債計入核心一級資本需要有一個轉股期,並滿足相應觸發條款完成轉股後,才能計入核心一級資本,從以往一些案例看,耗時較長;而優先股與二級資本債發行成功後,即可計入資本金等,因此銀行仍需要擴寬補充資本金渠道;可轉債發行相對於定增存在財務盈利方面硬性要求;另外,銀行需要深入研究宏觀經濟、政策與市場供求趨勢,提高可轉債發行成功率。”

板塊估值修復提振投資者轉股熱情

當前銀行板塊估值已處於歷史低位,2022年在“寬貨幣+寬信用”將緩解銀行負債端成本壓力、下半年經濟企穩復甦將改善銀行盈利和不良率的預期,銀行板塊估值和行業景氣度有望出現觸底反彈。

周茂華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可轉債表現受正股影響,由於銀行板塊估值低窪,隨着宏觀經濟持續回暖,銀行盈利與資產質量前景改善,有利好銀行板塊估值修復,有助於提振可轉債吸引力。 進一步,如果正股表現趨勢向上,也有助於提振投資者轉股熱情。”

東方金誠在研報中表示,相較於其他轉債,銀行轉債價格和正股估值水平均處低位,債底保護性強,轉債價格下跌空間有限。截至2021年末,除杭銀轉債、張行轉債外,其他銀行轉債價格處於105~120元區間,明顯低於轉債市場價格中樞。正股估值方面,除杭銀轉債、南銀轉債以外,絕大部分銀行轉債正股估值(PE或PB)處於歷史分位數10%以下。與之相對,大部分銀行轉債純債價值在100元以上,明顯高於其他行業,浦發轉債、上銀轉債、中信轉債到期收益率接近其債券收益率,表現出很強的債底保護性。

鑑於銀行轉債價格和正股估值均處低位,債底保護性強,未來下探空間有限,東方金誠研究認爲,銀行轉債未來仍將是機構底倉配置的重要選擇,同時2022年正股反彈機會及發行人強烈促轉股意願也使部分銀行轉債存在博取正股收益的機會。

2022年以來,銀行業實現穩步發展。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6594億元,同比增長7.36%;貸款餘額平穩增長,淨息差小幅波動,整體發展穩中向好。目前,從部分銀行披露的二季度業績快報看,上市銀行有望迎來“中報”行情。

對於投資者而言,怎麼投資銀行可轉債?天風證券研報指出,和其他行業可轉債一樣,銀行可轉債也有多樣投資策略。以兩個最主要的策略爲例:一是,事件驅動之博弈業績。有資本壓力的銀行往往更傾向於提高業績增速改善報表。而業績的釋放和股價的上升可以形成相互的催化效果,當正股價上漲的時候,銀行可轉債的轉股概率上升,轉債價格往往也有較好表現。二是,事件驅動之博弈主動下修。轉股價下修的動作和幅度往往反映出公司真實的轉股意願。主動下修後往往會創造較好的投資機會,實現超額收益。少數基本面優秀的標的還會實現更高的漲幅。

對於投資者而言,還需注意相關的投資風險。柏文喜認爲:“銀行可轉債的投資價值在於較低的投資風險與轉股可能性所蘊含的較高收益特徵組合所體現的投資價值,投資者應格外注意未來可能無法轉股以及股價下跌的可能性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王一峯認爲:“投資者選擇銀行可轉債,還是要看正股的股價表現和經營業績的表現。”

華安證券研究亦認爲,回顧歷史行情,除博弈條款溢價與市場預期外,銀行可轉債收益更多來自正股價格的上漲。所以銀行轉債擇券重點關注盈利能力與盈利預期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