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印度擁有着十幾億的人口,經濟也在不斷發展當中,無疑是一個新興的廣袤市場。而如此一個市場,自然也是吸引到了無數國產手機廠商投身其中,例如小米、OPPO、vivo、一加、realme真我等等。雖然,這些企業此前在印度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如今,它們卻面臨着一些難以解決的困難。

近日,手機中國注意到,有海外媒體報道稱,印度當地政府正計劃對來自中國的手機廠商進行施壓,限制它們在1.2萬元印度盧比(大約1000元人民幣)以下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從而爲印度本土的智能手機企業騰出市場空間。有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政府這一計劃,是爲了扶植本土企業,而徹底將中國廠商擠出當地的低端手機市場。

當然,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這並非是它們在印度市場上聽到的第一個壞消息。此前,印度政府的相關部門就先後對小米、vivo等廠商進行了調查,認爲它們在一些運營上存在違法違規行爲,還凍結了部分企業的資金。

面對種種消息,不得不讓人發出疑問,印度市場現在還適合中國廠商的發展,值得國產企業的投入嗎?此次,手機中國就帶着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現狀

雖然如今出現了許多不利的消息,但是國產企業在印度的發展,無疑是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功的。根據此前IDC最新發布的數據報告,2022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機銷量達3470萬臺,同比增長2.9%。

而具體到各家廠商方面,印度市場上排名前五的企業中,有四家來自於中國,分別爲小米、OPPO、vivo和realme真我,唯一例外的是來自韓國的三星。其中,小米更是領先其他廠商,坐上市場第一的寶座。而且,小米的市場地位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了。我們由此就能夠看出,印度的手機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廠商來主導的。

不過,雖然在份額上佔得了優勢,但是中國廠商的出貨主力卻是低端機型。例如,另外一家國產手機廠商傳音,在印度低於6000盧比(大約500元人民幣)的智能手機市場上,佔據着接近80%的份額。而在印度的高端手機市場上,蘋果和三星依然佔據着主導地位,只有來自中國的一加手機,取得了第三的席位。

以印度本國的國情考慮,它們的低端手機出貨量是遠遠大於高端手機的,國產手機廠商選擇在這裏進行發展,是非常合理。但是,如今當地政府正計劃在低端手機市場上擠壓中國廠商,這對於它們的影響,也將會更加巨大。

印度市場值得中國廠商投入嗎?

雖然現在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面臨着不小的壓力,但倘若能夠從中賺取到足夠的利潤,那麼應該還是會有不少廠商冒着風險,迎難而上的。所以,印度市場值得中國廠商冒大風險、花大投入去開拓嗎?我認爲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首先,印度擁有十幾億的人口,在人口數量上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龐大的人口就意味着龐大的市場,和印度人口數量差不多在一個量級的中國,現在每個月的智能手機銷量都是以千萬爲單位計算。如果能夠在這一市場上佔得先機,那麼對於國產廠商的發展,將會有着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一個十四億人的市場,只要運作得足夠好,那麼足以將一家手機廠商抬上全球領先的地位。

而且,在2021年,印度的GDP總量已經位居全球第六,領先法國和意大利,次於英國。並且,印度GDP的增長速度,要高於排在其上的英國、德國和日本,這足以說明,印度市場擁有相當高的發展潛力,也非常值得投入。

中國廠商能夠取得良好發展嗎?

中國廠商能夠在印度取得良好發展嗎?

首先,雖然印度市場上份額排名前五的廠商中,有四家是中國廠商。但是在如今,印度政府正計劃扶持本土的手機生產企業,而打壓中國的手機品牌。這對於那些在印度發展的廠商來說,可不算是一個好消息。尤其是那些以低端手機爲出貨主力的廠商,更是有可能會遭遇非常沉重的打擊。

雖然會受到比較大的壓力,但是中國廠商也並非沒有機會。目前,印度政府只計劃在1.2萬元印度盧比以下的市場上排擠中國廠商,但是暫時還並沒有進一步的計劃。如果將範圍進一步地向上擴大,那麼可能將會影響到三星的產品銷售。屆時,印度方面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印度政府計劃爲本土的手機企業騰出市場,不過現狀是,在海外企業的衝擊之下,印度本土手機企業並不強大,目前市場只有2%的份額握持在本土企業上。一旦小米這些中國品牌離開,那麼本土企業很有可能無法拿出足夠的生產和銷售能力來滿足廣大的市場需求,線下的經銷商和製造業也會因此受到波及。

而且,電子產品本身是需要很多廠商合力協作的。印度本土的手機產業,不但相對來說比較薄弱,而且每年還需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電子元器件。據悉,印度一年的電子產品進口額就達到了530億美元。

而且,有知情人士透露稱,有政府官員在私底下表示,希望中國廠商可以繼續在當地發展供應鏈,並製造手機,從印度出口。這或許意味着,印度政府並不希望中國廠商完全離開當地市場。

寫在最後

雖然前途有着許多的阻礙,但是國產廠商也是在無數的困苦之中,一路走到現在的。能夠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已經足以證明它們自身的實力。而在印度市場上,中國廠商和當地的市場、渠道,還有消費者,已經形成了非常緊密的關係。如果當地政府計劃以強力手段排擠外國品牌,拉昇本土企業,或許,會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