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消费日报

文 / 梁又匀

2022年的国产床垫赛道有些热闹。

在经历两年排队、三轮问询后,趣睡科技这个高度依赖于小米电商渠道的年轻化品牌,终于加入到了A股的“床垫江湖”之中。

上市首日,趣睡科技开盘五分钟涨幅即超过100%,盘中涨幅一度达217.6%,触及第二次临停,截至收盘N趣睡收涨171.04%,总市值达40.69亿元。

截至目前,A股共有喜临门梦百合慕思股份以及趣睡科技4家已床垫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尽管面向的销售人群、产品策略各有不同,但由于业内的床垫生产加工技术、材质并不存在无法跨越的差距,品牌间花样频出的内卷也成为了行业常态。

公司业绩预报显示,2022上半年公司营收将下降6.91%-18.04%,归母净利润下降12.54%-23.04%,主要系疫情期间物流、线下销售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当下睡眠质量成为困扰不少人的难题,除了药物助眠外,由硬件以及睡眠环境衍生而来的睡眠经济也成为了新的需求增长点。如何在未来的竞争中尽快抓住发展机遇,成为家居品牌升级的关键。

绕不开小米、京东的趣睡科技

招股书中,趣睡科技将自身定义为,专注于自有品牌科技创新产品的互联网零售公司。

具体表现为,趣睡科技旗下并不拥有工厂,公司只负责设计研发,交由外包工厂定制生产。产品的线上渠道销售占比超96%,公司旗下的8H品牌曾在2018年至2021年连续获得小米、京东床垫相关产品销售冠军。

原本应当是在不同电商平台销售床垫“四处开花”的趣睡科技,却从多个方面展现出与小米、京东“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成立于2014年的趣睡科技在确定公司主营床垫家居业务后,创始人出于融资目的很快开始接洽投资人,并迅速获得了京东数科、顺为投资(实控人雷军)、天津金米(小米科技全资子公司,实控人雷军)的入股投资。

最新招股书显示,京东数科持有公司2.4713%股份,顺为投资、天津金米则合计持有公司12.0055%的股份。

不过,趣睡科技在招股书中强调,小米、京东的早期投资与公司后期选择其作为主要销售渠道并没有因果关联,且小米、京东虽然是早期股东,但并非创始团队成员,也并未干涉公司业务。

从近几年的公司营收、利润变化,以及供应商的角度来看,小米、京东未见主动,而趣睡科技却明显依赖着两大平台。

营收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趣睡科技营收分别为4.8亿元、5.52亿元、4.79亿元和4.73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0.74亿元、0.68亿元、0.68亿元。不难发现,在2020年后,趣睡科技营收、净利润出现了缓慢下滑。

在变动最为明显的2020年,趣睡科技首次递交了招股书,并收获了深交所围绕公司与小米集团经常性关联销售、采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灵魂拷问”。

具体表现为,趣睡科技既为小米商城提供床垫成品,供小米贴牌销售,同时公司旗下品牌“8H”也在小米有品拥有自营旗舰店。而另一方面,品牌每年向小米平台采购的宣传推广服务也在不断提高,提前将货物发送到京东仓库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在这“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销售模式下,若无法保障经营独立性,极容易出现小米让利品牌,或小米压缩品牌利润的情况。更何况,趣睡科技2017年-2019年,曾在小米有品和京东刷虚假订单,刷单最为“疯狂”的一年订单金额一度达到1013.14万元,占当期营收的1.81%。

对此,趣睡科技表示,近几年公司已不再“刷单”,并列出了较为详细的经营数据和经营模式自证。

2019年以来,小米平台占公司营收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018年至2021年,小米贡献营收比例分别为79.82%、75.69%、68.43%和61.41%,系对米家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力度较小。

趣睡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与小米集团之间为合作互利关系,公司拥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获取业务的能力。

不过另一方面,趣睡科技在京东的销量则明显增加,占比从2019年的11.46%,上升至2021年的18.31%。而京东,同样也是趣睡科技的关联方。

是“睡眠经济”还是“智商税”?

据《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44%的19至25岁年轻人熬夜至零点以后,19至35岁青壮年是睡眠问题高发年龄段。不少“睡眠质量较差”的年轻人都愿意为“睡得好一些”进行付费。

目前共有三大助眠渠道:提升家居硬件、助眠类内容APP辅助,以及购买褪黑素等保健类产品。其中,家居硬件为主导产业。据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家居硬件消费占比约为70%,辅助类产品约为20%,助眠APP约为10%。

发展至今,京东《2022年睡眠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智能床垫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4倍。而天猫、淘宝2022年1月-5月数据则显示,平台智能床垫的销售额同比猛增了721.4%。

据艾媒咨询测算,2021年我国的睡眠经济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元,预计在2030年将有希望突破万亿大关。

2018年,梦百合就已发布了其智能睡眠系统,包含智能床垫、止鼾枕、智能电动床等。“床垫第一股”喜临门也在2020年开始尝试智能睡眠产品,近几年来相关新品不断。在近期的家博会上,业内龙头慕思股份已将其智能睡眠系统开发至第八代,旗下智能床垫产品售价可达3万元以上。

趣睡科技虽然没有工厂,但其表示通过“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可以俘获年轻消费群体,构建有别于传统家居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本次IPO上市后,将投入1.93亿元建设家居研发中心。

在产品端,除了高价可以买到的更舒适的床垫材质外,在“智能”的概念上,通过遥控、APP乃至语音直接控制床姿态的改变已成为不少智能床垫的“标配”,部分配套了APP的品牌还可以输出夜间睡眠质量报告。

据国内智能床技术研发专家郭圣杰在接受测评媒体采访时表示,现有的智能家居并不能称为“智能”,只是改变了控制方式。只不过现在所有的产品都在智能化,品牌大都会表示自己的就是“智能床垫”。

郭圣杰还认为,就技术而言,想要实现真正的定制化的睡眠检测、反馈健康状况、自动适应调整,业内还存在不少门槛和难点未能攻克。

床垫品牌半日闲创始人曾默翰也曾表示,现在的智能床垫,更多体现在睡眠监测和智能调节方面,但能否真正帮助失眠的人入睡或者睡得更好,还缺乏技术支撑。此外,复杂的床垫线下安装也是困扰其销售的一大问题。

除技术研发“任重道远”外,当前企业在营销上的大量投入,也成为床垫行业“内卷”的常态。趣睡科技本轮IPO所募得的资金,用于产品升级与营销拓展的比例高达57.39%。

“在市场竞争下,企业不宣传,产品就卖不动,但如果夸大效果,又要踩红线,如何把握尺度,也特别难。”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睡眠产业分会执行会长汪光亮对于业内现状也略感无奈。

目前,在智能床垫领域,国内与国外的发展速度差不多,都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区别在于传统床垫领域,发达国家床垫渗透率达到85%,外国消费者对于新兴的“智能床垫”接受度更高,而中国床垫渗透率仅60%。

在睡眠经济赛道,不论是辅助类产品还是助眠APP,其盈利模式和推广均存在较高门槛,也还处于初期消费者教育阶段。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