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消費日報

文 / 梁又勻

2022年的國產牀墊賽道有些熱鬧。

在經歷兩年排隊、三輪問詢後,趣睡科技這個高度依賴於小米電商渠道的年輕化品牌,終於加入到了A股的“牀墊江湖”之中。

上市首日,趣睡科技開盤五分鐘漲幅即超過100%,盤中漲幅一度達217.6%,觸及第二次臨停,截至收盤N趣睡收漲171.04%,總市值達40.69億元。

截至目前,A股共有喜臨門夢百合慕思股份以及趣睡科技4家已牀墊爲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儘管面向的銷售人羣、產品策略各有不同,但由於業內的牀墊生產加工技術、材質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差距,品牌間花樣頻出的內卷也成爲了行業常態。

公司業績預報顯示,2022上半年公司營收將下降6.91%-18.04%,歸母淨利潤下降12.54%-23.04%,主要系疫情期間物流、線下銷售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當下睡眠質量成爲困擾不少人的難題,除了藥物助眠外,由硬件以及睡眠環境衍生而來的睡眠經濟也成爲了新的需求增長點。如何在未來的競爭中儘快抓住發展機遇,成爲家居品牌升級的關鍵。

繞不開小米、京東的趣睡科技

招股書中,趣睡科技將自身定義爲,專注於自有品牌科技創新產品的互聯網零售公司。

具體表現爲,趣睡科技旗下並不擁有工廠,公司只負責設計研發,交由外包工廠定製生產。產品的線上渠道銷售佔比超96%,公司旗下的8H品牌曾在2018年至2021年連續獲得小米、京東牀墊相關產品銷售冠軍。

原本應當是在不同電商平臺銷售牀墊“四處開花”的趣睡科技,卻從多個方面展現出與小米、京東“斬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成立於2014年的趣睡科技在確定公司主營牀墊家居業務後,創始人出於融資目的很快開始接洽投資人,並迅速獲得了京東數科、順爲投資(實控人雷軍)、天津金米(小米科技全資子公司,實控人雷軍)的入股投資。

最新招股書顯示,京東數科持有公司2.4713%股份,順爲投資、天津金米則合計持有公司12.0055%的股份。

不過,趣睡科技在招股書中強調,小米、京東的早期投資與公司後期選擇其作爲主要銷售渠道並沒有因果關聯,且小米、京東雖然是早期股東,但並非創始團隊成員,也並未干涉公司業務。

從近幾年的公司營收、利潤變化,以及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小米、京東未見主動,而趣睡科技卻明顯依賴着兩大平臺。

營收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趣睡科技營收分別爲4.8億元、5.52億元、4.79億元和4.73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44億元、0.74億元、0.68億元、0.68億元。不難發現,在2020年後,趣睡科技營收、淨利潤出現了緩慢下滑。

在變動最爲明顯的2020年,趣睡科技首次遞交了招股書,並收穫了深交所圍繞公司與小米集團經常性關聯銷售、採購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靈魂拷問”。

具體表現爲,趣睡科技既爲小米商城提供牀墊成品,供小米貼牌銷售,同時公司旗下品牌“8H”也在小米有品擁有自營旗艦店。而另一方面,品牌每年向小米平臺採購的宣傳推廣服務也在不斷提高,提前將貨物發送到京東倉庫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在這“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銷售模式下,若無法保障經營獨立性,極容易出現小米讓利品牌,或小米壓縮品牌利潤的情況。更何況,趣睡科技2017年-2019年,曾在小米有品和京東刷虛假訂單,刷單最爲“瘋狂”的一年訂單金額一度達到1013.14萬元,佔當期營收的1.81%。

對此,趣睡科技表示,近幾年公司已不再“刷單”,並列出了較爲詳細的經營數據和經營模式自證。

2019年以來,小米平臺佔公司營收比例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2018年至2021年,小米貢獻營收比例分別爲79.82%、75.69%、68.43%和61.41%,系對米家產品的開發和經營力度較小。

趣睡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與小米集團之間爲合作互利關係,公司擁有完整的業務體系,具有獨立面向市場獲取業務的能力。

不過另一方面,趣睡科技在京東的銷量則明顯增加,佔比從2019年的11.46%,上升至2021年的18.31%。而京東,同樣也是趣睡科技的關聯方。

是“睡眠經濟”還是“智商稅”?

據《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顯示,我國44%的19至25歲年輕人熬夜至零點以後,19至35歲青壯年是睡眠問題高發年齡段。不少“睡眠質量較差”的年輕人都願意爲“睡得好一些”進行付費。

目前共有三大助眠渠道:提升家居硬件、助眠類內容APP輔助,以及購買褪黑素等保健類產品。其中,家居硬件爲主導產業。據頭豹研究院報告顯示,2020年,家居硬件消費佔比約爲70%,輔助類產品約爲20%,助眠APP約爲10%。

發展至今,京東《2022年睡眠消費報告》顯示,2021年智能牀墊的銷售量同比增長了2.4倍。而天貓、淘寶2022年1月-5月數據則顯示,平臺智能牀墊的銷售額同比猛增了721.4%。

據艾媒諮詢測算,2021年我國的睡眠經濟市場規模已超過4000億元,預計在2030年將有希望突破萬億大關。

2018年,夢百合就已發佈了其智能睡眠系統,包含智能牀墊、止鼾枕、智能電動牀等。“牀墊第一股”喜臨門也在2020年開始嘗試智能睡眠產品,近幾年來相關新品不斷。在近期的家博會上,業內龍頭慕思股份已將其智能睡眠系統開發至第八代,旗下智能牀墊產品售價可達3萬元以上。

趣睡科技雖然沒有工廠,但其表示通過“智能製造和互聯網+”,可以俘獲年輕消費羣體,構建有別於傳統家居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本次IPO上市後,將投入1.93億元建設家居研發中心。

在產品端,除了高價可以買到的更舒適的牀墊材質外,在“智能”的概念上,通過遙控、APP乃至語音直接控制牀姿態的改變已成爲不少智能牀墊的“標配”,部分配套了APP的品牌還可以輸出夜間睡眠質量報告。

據國內智能牀技術研發專家郭聖傑在接受測評媒體採訪時表示,現有的智能家居並不能稱爲“智能”,只是改變了控制方式。只不過現在所有的產品都在智能化,品牌大都會表示自己的就是“智能牀墊”。

郭聖傑還認爲,就技術而言,想要實現真正的定製化的睡眠檢測、反饋健康狀況、自動適應調整,業內還存在不少門檻和難點未能攻克。

牀墊品牌半日閒創始人曾默翰也曾表示,現在的智能牀墊,更多體現在睡眠監測和智能調節方面,但能否真正幫助失眠的人入睡或者睡得更好,還缺乏技術支撐。此外,複雜的牀墊線下安裝也是困擾其銷售的一大問題。

除技術研發“任重道遠”外,當前企業在營銷上的大量投入,也成爲牀墊行業“內卷”的常態。趣睡科技本輪IPO所募得的資金,用於產品升級與營銷拓展的比例高達57.39%。

“在市場競爭下,企業不宣傳,產品就賣不動,但如果誇大效果,又要踩紅線,如何把握尺度,也特別難。”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睡眠產業分會執行會長汪光亮對於業內現狀也略感無奈。

目前,在智能牀墊領域,國內與國外的發展速度差不多,都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區別在於傳統牀墊領域,發達國家牀墊滲透率達到85%,外國消費者對於新興的“智能牀墊”接受度更高,而中國牀墊滲透率僅60%。

在睡眠經濟賽道,不論是輔助類產品還是助眠APP,其盈利模式和推廣均存在較高門檻,也還處於初期消費者教育階段。

財聯社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