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雜誌

文 | 《財經》記者 郭懷毅

編輯 | 王靜儀

國內銷量好、國外出口佳,在剛剛過去的7月,汽車市場如同天氣一樣火熱。

8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佈的最新產銷數據顯示,7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45.5萬輛和242萬輛,同比增長31.5%和29.7%,但環比下降1.8%和3.3%。

對此,中汽協副祕書長陳士華對《財經》記者表示,因爲此前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取得成效,汽車產銷在6月有了較快增長。另外,很多地方此前出臺的汽車消費政策是在6月底到期,這就造成了今年6月的市場表現相當好。所以,雖然7月的產銷數據有所下滑,但今年7月的產銷量依然爲歷年同期最好表現。

也正是在史上最佳7月的帶動之下,今年前七個月,中國汽車累計產量達到1457.1萬輛,同比增長由負轉正,達到0.8%;累計銷量爲1447.7萬輛,雖然依舊同比下滑2%,但中汽協預計,產銷兩旺的狀態有望在8月延續,疊加去年8月銷售基數較低,所以累計銷量有望在8月也迴歸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國內汽車市場迎來了史上最佳7月,中國汽車出口也在7月迎來了今年以來的新高。有媒體報道,爲了滿足出口需求,有車企已經在訂購船舶。

汽車出口續創今年以來新高

多年以來,中國汽車年出口量一直徘徊在100萬輛。然而到了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數量大增,達到201萬輛,首次突破200萬輛大關。今年以來更是迅猛勢頭不減。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7月,汽車企業出口29萬輛,繼續創下歷史新高,出口量環比增長16.5%,同比增長67%;今年以來,汽車出口總量已經達到150.9萬輛,同比增長50.6%,全面出口有望超過240萬輛,符合年初預期。

爲何中國汽車出口能夠實現如此高增速的增長?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對《財經》記者表示:“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和供應鏈緊張導致國外很多車企停產。而中國因爲疫情防控做得比較好,產能就有了保證。”

趙福全補充道,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得到了全球公認,再疊加以前中國汽車出口的性價比優勢,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海外市場既有性能優勢,還有質量保障,所以不同於以前燃油車主要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中國新能源汽車現在出口到了一些發達國家而且形成了一定規模。

目前中國車企正在憑藉新能源領域的優勢打開發達國家的市場。今年7月,上汽MG品牌首次斬獲月度瑞典汽車市場“純電銷冠”,在歐洲單月銷量更是繼續保持了萬輛規模。

在歐洲市場,銷量最高的中國品牌是上汽MG。據汽車數據平臺CARSALESBASE,2021年,MG在歐售出5.4萬輛,同比增長114.29%。歐洲汽車協會公佈的2022年Q1季度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銷量不降反升,售出21048臺,同比增長近3倍,拿下0.76%的市場份額,位列增幅榜第六名。

根據上汽集團的預期,今年歐洲將成爲上汽首個10萬輛級海外區域市場。今年前七個月,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47.9萬輛,同比增長達到54.9%。

“MG的產品定位非常好,ZS和HS兩款SUV的表現都不錯。MG本身有一定品牌基礎,歐洲消費者都認識老的MG是英國品牌,現在在中國復活了。近期將要投放歐洲的全球化純電車型MG4(Mulan)將會進一步提升MG的競爭力。”常駐德國的S&P Global Mobility(標普全球汽車)高級分析師範思東對《財經》記者記者表示。

MG的獨特歷史基礎不可複製,其他中國品牌正在獨立探索歐洲,從傳統自主車企的新能源車品牌,到新勢力公司,大家以各種形式試水歐洲。

作爲另一家深耕海外市場的中國車企,今年前七個月,奇瑞集團汽車出口量實現創紀錄的19.8萬輛,同比增長36.8%,在總銷量中的佔比達到33%,讓奇瑞集團的國際國內“雙市場”格局更加穩固。

除了上述兩家車企,包括長安、長城、吉利、東風以及特斯拉中國在內的多家企業也都實現了出口和海外銷量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開始目光瞄向海外以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而發達國家更是成了重中之重。

把中國新能源車賣到發達國家去

和傳統印象中中國汽車主要出口到發展中國家的印象不同,近年來,發達國家已經成爲中國車企重點出海的對象。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汽車商品出口金額前十位的國家依次是美國、墨西哥、日本、比利時、俄羅斯、韓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沙特阿拉伯。不難發現,其中發達國家的數量已經達到七個。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還在不斷加碼,以期進入更多的發達國家市場。

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8日,長城汽車與埃米爾福萊(Emil Frey)集團就魏牌和歐拉在歐洲市場的進口和分銷達成戰略合作。據悉,在此戰略合作的推動下,長城汽車拓展歐洲市場的進程加快,作爲率先進入德國市場的魏牌摩卡PHEV和歐拉好貓將於今年四季度正式交付。

而從7月以來,比亞迪更是先後宣佈進入五個海外市場。其中,荷蘭、日本、德國和瑞典均爲發達國家。其中,德國瑞典,首批車輛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交付。而在日本市場,比亞迪元PLUS預計於2023年1月發售,海豚和海豹預計分別於2023年中和下半年發售。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長城汽車還是比亞迪,其在歐洲和日本市場投放的產品均爲新能源汽車。前文所述上汽MG品牌在歐洲的暢銷車型,也是新能源汽車。

趙福全對《財經》記者表示,以新能源汽車爲突破口一方面證明了中國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碳中和給了中國車企出海一個巨大的機會,“日本的汽車企業曾經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中抓住了機會,現在是碳中和已經成爲大勢所趨,這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向全球是一個機會。”

今年6月9日,歐洲議會通過了歐盟委員會於2021年7月提出的立法建議,決定到2035年禁止在歐盟境內銷售燃油車。而根據日本政府的規劃,最晚到2035年,要實現所售新車全部爲電動汽車,但不排除使用汽油的混合動力車。

雖然外部環境和企業實力都在促使中國汽車走向發達國家市場,但在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看來,中國車企走出還有一些短板需要注意,國內汽車專用滾裝船等遠洋運輸能力建設滯後,明顯制約了汽車出口規模和效益的持續提升,所以如何克服海運的滾裝船等瓶頸是重要問題。

對此,一些中國車企已經開始加大海運能力的建設。據航運媒體《勞氏日報(Lloyd`s List)》的報道,比亞迪正在與三家中國造船企業接洽,商討訂購船舶以運送汽車出口,從而滿足快速增長的海外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