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芯片和科學法案》正式簽署,美國擬投入500多億美元推動芯片的研發製造和勞動力發展,給“美國芯”又加一把油。根據該法案規定,獲得資金補貼的芯片企業,未來10年內將不能在中國增產小於28納米的先進製程芯片。也就是說,美國立法脅迫國際芯片商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嚴正斥責。

芯片是數字時代的基石,我們必須突破美國對中國芯片的惡意封鎖和打壓。

看經濟規律,“美國芯”逆勢難行。

由於製造工藝日趨複雜,全球芯片企業普遍採用跨國合作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國際競爭已經與經濟利益深度綁定。現在,美國想將芯片生產強行拉回美國,並排斥中國這個全球最大芯片市場,屬於逆勢而爲,必將遭遇重重困難。

2021年全球芯片產能集中在亞洲,東亞地區半導體產能佔全球73%,而美國佔12%,歐洲佔9%。產能向亞洲高度集中,是因爲亞洲生產成本低。在美國建芯片代工廠,電力、水源、基建、人力等成本均較高。業內估算,美國新工廠的十年總成本比亞洲約高出25%至50%。美國芯片法案向相關企業提供25%的投資稅負抵免優惠,從增加的成本看,這點優惠得不償失。同時,芯片半導體產業的資本密集度高,是燒錢大戶。此前,三星宣佈在美國德州建設的一家芯片代工廠,擬投資金額就達170億美元。美國芯片法案總共才投資數百億美元,不知能支持投建幾家工廠?

江西贛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加工生產芯片。朱海鵬攝(中經視覺)

造出來的芯片還需要賣掉。2021年全球芯片銷售額5559億美元,中國市場銷售額達1925億美元,繼續位列全球第一。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等機構估算,如果美國採取對中國“技術硬脫鉤”政策,可能會使美國半導體企業失去18%的全球市場份額和37%的收入,並減少1.5萬個至4萬個高技能工作崗位。以杯水車薪的補貼,來誘惑本國企業遠離中國市場,這就難怪法案簽署當日,美股芯片股大跌了。

觀市場前景,“中國芯”潛力看好。

中國是全球產業配套最齊全、芯片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自2018年以來,美國就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採取了各類芯片“卡脖子”手段。但在卡了4年後,中國芯片扛住壓力,發展更快。在過去四個季度裏,世界上增長最快的20家芯片行業公司中,19家是中國大陸企業。

江蘇宿遷,工人正在一芯片製造企業車間忙碌。許昌亮攝(中經視覺)

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下,中國芯片業越來越重視自主替代和產業鏈安全。以芯片製造關鍵設備之一的化學機械拋光設備CMP爲例:其市場過去長期被美國應用材料、日本荏原兩家公司壟斷,如今,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8英寸CMP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達70%。中國人已多次在重大項目上以自主創新突破他國封鎖,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兩彈一星”、北斗導航、載人航天等。對芯片技術產業,我們既要看到差距奮起直追,也要看到優勢滿懷自信。

在全球疫情和地緣政治雙重衝擊下,全球芯片產業正在迎來結構調整期,這是中國升級突破的重要機遇。中國具備龐大的市場規模、友好的招商環境、全球最大的工程師隊伍、成熟的工業水平、完備的基礎設施、強大的抗疫情穩生產能力,在經濟全球化中不可替代。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美國芯”開歷史倒車,企圖堵別人的路,最終只會堵死自己的路。

來源/經濟日報(作者佘惠敏),原標題《芯片法案攔不住“中國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