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包小龙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美国纽约州小镇肖托夸于当地时间12日上演血腥一幕:一名年轻男子手持利器,对着台上的主讲人印度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猛刺数下,后者当场被捅成重伤,倒在血泊之中。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4日报道,拉什迪1988年因小说《撒旦诗篇》触犯宗教禁忌,遭到追杀,已东躲西藏30多年,但还是没能躲过去。

嫌犯为黎巴嫩裔

CNN称,拉什迪遇袭时被凶手连捅10到15下,其中一刀划在颈部,当场造成大出血。此外,受害人的手臂、胃部、胸部、肝部以及右腿也均受到不同程度伤害,一只眼睛存在失明风险。受伤后,拉什迪被直升机空运到医院紧急抢救,当时的他已经需要借助呼吸机维持生命,且一度失去语言能力。据其经纪人证实,拉什迪经过有效救治后,已在13日脱离呼吸机,可以开口说话,甚至还跟人开起玩笑。但除此之外,经纪人并未透露有关其身体状况的更多细节。

经查实,刺杀拉什迪的凶手名叫哈迪·玛塔尔,24岁,美国新泽西州居民,其父母为黎巴嫩裔,之前并无任何犯罪记录。他目前受到二级谋杀未遂等多项重罪指控,但是被告人在之前的提审中却进行了无罪辩护。玛塔尔现在被关押在肖托夸当地的监狱,并将在本月19日再次出庭,不得保释。当地检方认为,嫌疑人此次行凶是经过了一番谋划的:他事先买好活动门票、提前一天乘车抵达肖托夸,全程使用现金和预付卡消费,还准备了一张伪造的身份证明。

不仅如此,调查人员还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现了一些激进内容,他很可能认同“什叶派极端主义思想”“支持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事业”。此外据知情者透露,玛塔尔还是新泽西州一家拳馆的会员,性格内向且“经常摆着一张苦瓜脸”。

一部“禁书”引发的血案

有媒体猜测,玛塔尔或出于反对《撒旦诗篇》才决定刺杀拉什迪。报道称,《撒旦诗篇》是一部幻想小说,这部备受争议的作品触碰到宗教禁忌。在穆斯林看来,书中主角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射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极具冒犯性。该书刚一出版即被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列为“禁书”,全球穆斯林均组织大规模抗议活动,甚至演变成暴力活动。

1989年,时任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发起“法特瓦”——伊斯兰教法用语,意为“教法判例”,即呼吁全球穆斯林对拉什迪进行追杀。当时居住在孟买的拉什迪紧急举家迁往英国,接受英国政府提供的不间断保护。不过,当时英国保守党和工党有大批政客对这位作家相当嫌弃,他们要求英国将《撒旦诗篇》列为禁书,同时批评拉什迪“三观有问题”,认为这部作品是对他的家庭、出身、宗教信仰以及国籍的多重背叛。于是自2000年起,拉什迪长期居住在美国,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并获得了英美双重国籍。

此后,事态愈发不可控制,《撒旦诗篇》的各语种译者纷纷遭到牵连。1991年7月,日文译者五十岚一遇刺身亡。在他之前,该书意大利文译者卡普里奥洛也在米兰遇袭,身受重伤。1993年10月,该书的挪威出版商尼加德在奥斯陆遭遇枪击,身中3枪;同年7月,该书的土耳其语译者内辛也成为暴徒袭击目标,其下榻酒店遭纵火袭击,共造成37人死亡,其中多数为音乐家、诗人和学者,而这就是震惊全球的土耳其“锡瓦斯大屠杀”惨案,而内辛本人侥幸逃过一劫。

世界舆论褒贬不一

拉什迪遇刺一事轰动国际舆论,引发西方多国领导人齐声谴责。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与拉什迪同在”,将捍卫所有支持言论自由的人。英国看守首相约翰逊、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纷纷声援拉什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刺杀事件表示“震惊”。

另一边,伊朗《世界报》刊发头版文章,称“拉什迪受到了真主的报复,接下来将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和(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伊朗《贾麦贾姆报》则在头版刊登漫画作品,将“叛徒作家”拉什迪塑造成在烈火中燃烧的恶魔,称“恶魔的眼睛瞎了”。除批评外,伊朗《建设报》分析认为,刺杀拉什迪实际上是一个阻挠伊朗核协议的阴谋——核协议最后期限将至,在这样的节骨眼上策划此案,旨在国际上制造“伊朗恐惧症”,扰乱地区稳定局势,从而阻止核协议。美国政治新闻网也提及,拉什迪遇袭事件发生时,外界认为美国正推动重启伊朗核协议。

英国《卫报》称,其实拉什迪遇刺两周前曾接受采访,表示自己近些年的生活已“趋于正常”,出行不再需要安保。他还说,追杀令确实是个“可怕的东西”,但好在当年还没有互联网,这道追杀令是通过传真发布到各地的。

另一方面,行刺事件让拉什迪的关注度大增,其作品近日频繁刷新销量纪录。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