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大盤行情走出“V”型反轉,投資者對權益市場的熱情正在逐步回暖,發行端也一掃之前的冷遇,新基金正緊鑼密鼓排隊“上架”。不過,在今年以來成立的八百多隻新發基金中,竟然沒有一隻是靈活配置型基金。前幾年還是機構扎堆發行的品種,今年年內卻是零新發,“靈活配置”怎麼了?

券商中國記者經採訪後發現,由於產品設計中靈活配置基金的倉位配置過於靈活,會使產品定位產生模糊,往往令投資者難以把握。此外,由於前幾年的“野蠻生長”,靈活配置型基金的持營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成爲了近年來基金清盤的主角。隨着基金市場的不斷規範,明確的風險收益特徵將會成爲基金髮行的“硬指標”。

不“靈活”還是太“靈活”?

在基金交流社區,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經常遭到基金持有人對投資風格與基金名稱不一致的質疑。一類持有人認爲靈活配置型基金不夠靈活——“基金的名字叫‘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能不能發揮一下‘靈活配置’啊!”、“一直重倉一個行業,壓根就沒有靈活配置”。另一些持有人則恰恰相反,認爲手中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太靈活——“前段時間買的時候還是偏權益的,怎麼一下變債基了,怪不得最近都不跟着漲了。”

事實上,靈活配置基金指的並不是對行業和個股的“靈活配置”,而是對倉位的“靈活配置”。靈活配置基金是混合型基金的二級分類,市場通常將基金產品名稱中帶有“靈活配置”和產品招募書中股票倉位在0-95%之間的基金定位爲“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由於股票倉位的調節範圍較大,一隻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可以在權益基金和債券基金之間來回切換,這類產品時常因投資風格不明確、不穩定而引發關注。

靈活配置基金是基金市場中不容忽視的一股重要力量。Wind數據顯示,基金產品表述股票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範圍在0-95%之間的基金合計逾1200只,基金全稱中有“靈活配置”的基金合計有1300多隻。除了產品數量衆多,不少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業績表現也不錯,如今年以來主動權益排名前二的基金、2021年主動權益排名2-5名的基金均屬於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不少公募基金行業人士也認爲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對市場造成了較大混亂與干擾。“該類產品在基金招募書中有很多表述不清晰的地方,如倉位在0~95%之間調整的依據是什麼?定位不明確,名稱也極易引發誤解。”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一位基金評價人士表示,靈活配置型的主要問題就是產品設計的股票倉位太靈活了,它的倉位在0到95%之間變動,對於持有人來說,你並不知道某時某刻基金經理的倉位在什麼水平。在實操過程中,這一方面給監管的監督工作帶來了不便,另一方面也使投資者難以把握,投資者對產品的預期容易和實際情況相背離。比如,一名投資者以獲取高收益爲目標,抱着買入權益基金的心態買入了一隻靈活配置型基金,基金經理卻在後續的某個時點大幅降低了權益倉位,配置了更多的債券標的。對於基金經理來說,這是或許是出於防範市場風險的考慮,但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個產品和他原來的預設就不太一樣。

“不僅如此,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業績基準不同、倉位波動較大,在分類評級時,這類基金如何分類,一直也都有爭議,沒有統一的標準”。她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淪爲“迷你基” 成清盤主力

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曾在2015年至2016年間“野蠻生長”,扎堆發行,雖然監管早在2018年就針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規範,但是目前已形成了巨大存量市場,好在市場在逐漸自我糾正。

目前市場上“靈活配置混合型迷你基金”不在少數,Wind數據顯示,有超過2000只基金的規模不足2億元,而靈活配置混合型是數量最多的類型,合計有569只,佔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總數量的近四成。

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也成爲了近年來基金清盤的主角,今年以來,已經有20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宣佈清盤,佔比17%。2017年至2021年,分別有24只、193只、37只、16只和46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宣佈清盤。2018年,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清盤數量佔當年清盤基金總數量的比例一度高達45%。

不過,更多的公募基金仍希望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去“保殼”。一位基金從業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除了清盤,基金公司往往通過修改基金合同、調整基金經理等方式拯救這類“迷你基金”。比如今年二季度,幾隻靈活配置混合型“迷你基金”的基金經理更換成有市場有號召力的基金經理後,基金份額較上一期翻了幾十倍。

此外,也有稅務從業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一些空倉的迷你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也可能被用來避稅。“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幾乎是市場上唯一可以零倉位運作的公募基金產品,資金在基金產品宣佈分紅前買入基金,分紅部分就可以免稅。”

對此,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王樺宇律師認爲,現行稅收政策對不同類別的基金實施了一定的差異化政策。比如,公募基金等特定基金在一些非保本業務上因爲不具有利息或利息的特性,而在增值稅存在優惠政策;同時,國家對投資者從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收入等情形,也會有一些暫不徵稅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在商業邏輯選擇上選擇了某種基金交易安排,並附隨性地產生了節省稅負的後果,此種情形下不屬於稅法上應予調整的業務事項。如果基金設立、運行或者特定交易本身的主要目的是基於稅務考慮特別是避稅因素,則此種避稅可能會受到稅務機關的關注,甚至可能會產生納稅調整的可能。

監管出手,年內零發行

近期,公募基金髮行回暖,新基金髮行速度有所加快。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3日,已有102只新基金定檔在8月發行,同時,也有多家基金公司宣佈旗下新基金提前結束募集。全年來看,2022年合計新成立870只基金,發行份額共8715.43億份,其中以偏股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佔據市場份額較大的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年內竟無一隻新基金髮行。一般而言,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靈活配置型基金被歸類爲權益基金,Wind數據顯示,處於運作期的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數量合計超1500只,數量佔權益基金近三分之一,總資產淨值高達1.53萬億,是權益基金中重要的一部分。

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髮行停滯不前,而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規模卻在持續高增長,數據顯示,今年合計有25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174只股票型基金成立,這2個類型的基金總數量雙雙突破1900只,今年均有望超過2000只。

實際上,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被冷落的端倪早已顯現。2019年至2021年,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髮行數量已經開始銳減,分別只有51只、55只和29只新基金成立,在此之前,2017年和2018年分別有288只和182只靈活配置混合型新基金成立。

對此,滬上一位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現在監管鼓勵基金產品風險收益特徵明確,投資風格不漂移。靈活配置的產品風險收益特徵定位有些模糊,所以不怎麼獲批。上述基金評價人士也表示,現在監管部門有要求,基金產品的風格要清晰。這裏的風格清晰與否,指的並不是行業主題方面的分類,而是倉位方面的分類,即基金主投的到底是哪個類型的資產。“從基金評價的角度,更清晰的分類也有助於我們篩選出同一風格下的優秀產品,畢竟不同資產承擔的風險和預期收益的差別是很大的。”

資產配置類別需明確

一位基金銷售人士表示,“對於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現在已經不怎麼將‘靈活配置’作爲宣傳的重點,關於產品倉位的描述主要根據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進行區別對待”。

不僅如此,監管層面也希望通過加強對“靈活配置”型新發基金的規範,加強產品的工具屬性,給投資者更好的預期。最近一年,“靈活配置”的字樣已經不再出現在新發基金產品的名稱中。

以今年1月發行的一隻一年定開式基金爲例,該基金在產品招募書中表示,股票資產(含存託憑證)投資比例爲基金資產的30%-80%。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在最初申報時,名稱中有“靈活配置”,獲批後,產品名稱中已無“靈活配置”幾個字。

除了名稱規範,監管也要求新發的基金產品明確股票倉位比例,如去年獲批的多隻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都在產品招募書中明確了股票倉位變動的依據。一隻產品在招募書中提到,本基金股票及存託憑證投資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範圍爲0-95%,本基金將基於國內外宏觀經濟、貨幣政策、資本市場環境等因素,主動判斷市場時機,對股票資產進行積極靈活配置。具體而言,將根據股票市場估值水平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變化趨勢來決定股票資產的配置比例,如(1)滬深300指數的風險溢價水平處於過去十年的後20%分位,同時未來一年A股上市公司(除金融石化行業)平均預測盈利增速能夠提高,股票資產及存託憑證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爲50%-95%;(2)滬深300指數的風險溢價水平處於過去十年的前20%分位,同時未來一年A股上市公司(除金融石化行業)平均預測盈利增速將出現下滑,股票資產及存託憑證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爲0-45%;(3)除上述兩種情況以外,基金股票資產及存託憑證佔基金資產的比例爲40%-90%(不含40%),本階段本基金股票資產配置的重點是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

責編:李雪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