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在監管持續整治下,國內虛擬幣產業更隱祕運行,目前多數通過網站平臺引流,再通過較爲隱蔽的社羣推薦虛擬幣,利用交易軟件誘導投資者進行虛擬幣交易。

繼三協會、央行之後,虛擬貨幣炒作再迎重拳!國家網信辦近日披露集中整治涉虛擬貨幣炒作亂象情況:關閉1.2萬個違規用戶賬號,清理“投資比特幣輕鬆賺錢”等違規信息5.1萬餘條。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通過微博、百度平臺搜索“比特幣”“以太坊”等關鍵詞,發現仍有不少涉虛擬貨幣的用戶賬號和涉虛擬貨幣炒作的信息,宣稱“可手把手帶領小白零基礎學習炒幣,精準建倉、抄底、加倉、逃頂”。

幣圈人士和行業專家指出,國外虛擬貨幣交易火熱,吸引國內人士參與,但在監管持續整治下,國內虛擬幣產業更隱祕運行,目前多數通過網站平臺引流,再通過社羣運營。加密資產炒作性強,在FOMO(害怕錯過)的情緒下,有些人願意去參與炒作,但極有可能“顆粒無收”。

加大整治力度

按照《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精神,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督促指導主要網站平臺切實落實主體責任,持續保持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高壓打擊態勢,加大對誘導虛擬貨幣投資等信息內容和賬號自查自糾力度。微博、百度等網站平臺根據用戶協議,關閉@ICE暴雪創始人、@幣圈爆爺等1.2萬個違規用戶賬號,清理“投資比特幣輕鬆賺錢”等違規信息5.1萬餘條。

國家網信辦還加強督導檢查,對打着“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誘導網民進行“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投資的@飛哥的故事江湖、@絕對盤感比特幣等989個微博、貼吧賬號和微信公衆號依法予以關閉。

此外,國家網信辦指導地方網信部門約談涉虛擬貨幣宣傳炒作的“鏈節點”“創投圈”等經營主體500餘家次,要求全面清理宣傳炒作虛擬貨幣交易的信息內容。對專門爲虛擬貨幣營銷鼓吹、發佈教程講解跨境炒幣、虛擬貨幣“挖礦”的“幣頭條”等105家網站平臺,國家網信辦會同相關部門依法予以關閉。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颯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國家網信辦再次對虛擬貨幣炒作重拳出擊,集中釋放了三個重要信號:一是網站平臺需切實落實主體責任;二是對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持續保持高壓打擊態勢;三是在目前監管的基礎上,再加大對誘導虛擬貨幣投資等信息內容和賬號糾察力度。

實際上,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炒作行爲一直在持續。去年5月1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以及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佈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公告,重申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應且不能作爲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並要求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會員單位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

隨後,火幣、okex(歐易)、幣安三大虛擬幣交易所微博賬戶被封禁,“火幣”“幣安”“okex”等關鍵詞也被百度、微博封禁。

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在去年6月下旬還就銀行和支付機構爲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提供服務問題,約談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和支付寶等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不得爲相關活動提供賬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

被約談後,上述銀行和支付機構紛紛表態:不開展、不參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務活動,進一步加大排查和處置力度,採取嚴格措施,堅決切斷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的資金支付鏈路。

爲何屢禁不止

涉虛擬幣炒作雖然遭到嚴厲打擊,但屢禁不止。《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通過微博、百度平臺搜索“比特幣”“以太坊”等關鍵詞,發現仍有“比特幣教主Max”“比特幣黑馬哥”“比特幣牛頓pro”等不少涉虛擬貨幣的用戶賬號和涉虛擬貨幣炒作的信息,宣稱“可手把手帶領小白零基礎學習炒幣,精準建倉、抄底、加倉、逃頂。擅長埋伏5倍、50倍、100倍幣,對現貨、合約、一級市場幣都有獨特的眼光,可精確分析定位”。

此外,微博上還存在“比特幣超話”“區塊鏈超話”“以太坊超話”等多個涉虛擬幣的互動話題,不斷有分析行情的信息發佈,以“百倍收益、抓住財富機遇”等措辭吸引關注,誘導“進羣私聊”。

有幣圈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吸引人們參與虛擬幣炒作的核心邏輯是“幣價下跌時堅信會走高,而幣價在高位時堅信還會上漲”,幣圈機構利用這一“幣圈信仰”,一般會在網站平臺通過多個賬號廣泛發佈有誘導性的行情信息,通過網站平臺引流,然後通過較爲隱蔽的社羣推薦虛擬幣,利用交易軟件誘導進行虛擬幣交易,機構可以通過“知識付費”、服務費、佣金等形式獲取收益。

幣圈機構不僅通過炒作“割韭菜”,更有甚者發佈跟風炒作的幣種。隨着短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近期走紅,一款名爲second uncle coin(二舅幣,簡稱SUC)的虛擬幣也進入大衆視野,上線後被市場爆炒,短期上漲超過100倍,隨後暴跌,發行人被質疑捲款跑路。

從啓動到暴漲,再到崩盤,短短數日,“二舅幣”創下幣圈最快的崩盤紀錄。更匪夷所思的是,“二舅幣”崩盤以後,市場上又湧現出“大舅幣”“二舅媽幣”等跟風炒作的幣種。

“加密資產炒作性強,在FOMO(害怕錯過)的情緒下,有些人願意去參與炒作,蹭熱點、賺快錢,完全是投機行爲,反而極有可能出現發起人捲款跑路的情況。”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共同主席於佳寧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肖颯指出,跟風炒作發幣現象早在2017年就屢見不鮮,目前在海外各大平臺上也盛行不衰,屬於虛擬資產圈中的常見頻髮型犯罪。對於投資者來說,無法取得投資收益和投資本金無法收回是最大的風險。

於佳寧建議,蹭熱點炒作項目不要參與,“加密資產依然是風險較高的投資資產,加密資產背後的權益機制以及技術依託與傳統的投資資產顯着不同。在投資加密資產之前,一定要對區塊鏈技術、分佈式商業邏輯、數字金融體系進行全面、透徹的學習理解,這樣才能清晰地認知相關加密資產的內在價值,從本質上控制投資的風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