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8月7日发表题为《印度如何能实现成为大国的雄心壮志》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荣休教授、东亚论坛主编彼得·德莱斯代尔。文章称,印度显然渴望获得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地位,这需要开展一些重大改革。全文摘编如下:

印度有近14亿人口,其经济进步及在亚洲的地缘政治吸引力表明它作为一个全球主要大国的潜力。这是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宣称的对国家的雄心。

印度的人口规模及其地位已经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全球政治影响力。然而,印度显然渴望获得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地位,这需要开展一些重大改革。它需要大幅增加国家财富和在全球经济中赢得新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重塑其在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全球经济参与,并深化国内改革。

在当今充满争议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印度是作为新形成的“印度洋-太平洋”和全球框架中的伙伴的天然目标。

美国及其盟友将印度视为世界大国事务中的一个“卒子”。印度人则渴望在全球事务中扮演更崇高、更独立的角色。

印度成为一个大国和全球地缘政治的稳定性力量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国内对于印度必须对其未来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感到兴奋,尽管对于这些选择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这些选择有着形形色色的理解,而且尚未达成共识。

印度的经济机遇是巨大的——该国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2020年15岁以下人口约有3.61亿,或者说占总人口的26%。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迁移对印度有利;印度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得到了地缘政治顺风的支持。如果采取正确的互补贸易和投资战略、实施更深层次的要素市场改革和国家加大对经济脱碳的投入,加速产业转型和东亚式经济快速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为了巩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全球竞争力,印度需要减少其贸易壁垒,迎接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和允许进口更廉价的生产要素将使印度能够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并发展能够吸纳其不断增长的劳动力的制造业。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将吸引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地区转移,提高生产力和性别平等,并使政府能够提供更大规模、更有效的服务。

印度还必须将拥抱东亚和南亚的大转型以及在东亚通过经济安排深化接触的新经济外交作为核心内容纳入其战略。另一个要素是有清醒的认识,即多边贸易体系是印度和亚洲持续繁荣和多极安全的关键。以国力为名的保护主义是错误的经济学和安全理念。

国家支持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掣肘以及高债务、高失业率、劳动力、土地和其他监管负担等遗留问题——以及目前已经存在的、威胁到生命和生计的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害——都应当成为国家转型议程的一部分。

维持现状的政策和当前发展轨迹的延续将确保“印度崛起”的说法不过是口号而已。要想同时克服这些挑战并实现其巨大潜力,印度必须进入一个国家改革的新时代,并履行其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角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