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閩南網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城市文化的根脈。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積極創新文化遺產保護機制,實施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工程,在全國率先建成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展館,全省率先建立古城保護公益訴訟檢察理論研究基地,致力打造常態化、專業化、特色化“司法護寶”品牌,爲創建“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範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常態化”司法保護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需要深耕細作,久久爲功。近年來,鯉城區以泉州申遺爲契機,注重摸排古城保護現狀,加快建立健全遺產保護長效機制,持續加大文保單位、歷史風貌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司法保護力度,用法治力量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

古城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對象範圍廣。爲了將力量擰成一股繩,鯉城區成立法檢公牽頭,文旅、住建、應急、消防等單位參與的古城保護聯盟,通過公益訴訟、法律監督等方式,推動建立“文物長”制度、文保單位和古建築“巡更打卡”制度、傳統建築構築物收儲機制等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長效措施;有效落實聯合巡查、聯席會議、整改銷號、集中培訓等制度,形成“文物主管+公安+消防+街道+社區+業主”聯合監管模式。

鯉城法院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展館

作爲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核心區,鯉城區文化遺產豐厚,轄區共有8處世界遺產點、81處文物保護單位。出於司法保護集約化需要,鯉城區建立特色司法保護檔案,將文物保護狀況、涉法涉訴情況整理立檔,並對文物開展法律風險評估,區分紅、橙、黃、綠四種風險等級,分級落實保護措施。同時,該區聯合華僑大學設立“古城保護公益訴訟檢察理論研究基地”“海上絲綢之路司法研究中心實踐基地”,聯合泉州市文旅局成立“文化遺產法治守護基地”,與泉州文旅集團共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舉辦“守護世遺泉州”論壇,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措施。

創新建立特色司法保護檔案,將文物保護狀況、涉法涉訴情況整理立檔,並對文物開展法律風險評估。

“專業化”問題化解

文化遺產保護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情施策。在古城保護髮展進程中,鯉城區注重引入司法力量協助解決涉歷史文化遺產難題積案,以巡迴審判、公益訴訟等爲抓手,創新問題化解機制,走出專業、特色的古城保護提升之路。

掛牌建立“海絲史蹟保護巡回法庭”

“海絲史蹟保護巡回法庭”的創建,是鯉城司法助力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一項創新舉措。2020年4月,該區在全市率先設立海絲史蹟保護巡回法庭,集中受理泉州市22個文化遺產點爲代表、涉及泉州市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刑事、民事、行政、執行案件,依法打擊危害文物資源、文化遺產的犯罪行爲,妥善化解涉及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建築相關物權保護、相鄰關係、繼承析產等糾紛,其中審結的涉蘇廷玉故居物權保護糾紛系列案被評爲福建省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十大典型案例。該區還聘任12名海絲歷史文化、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專家和3名專家陪審員,參與文化遺產疑難案件的研討、調解和判後答疑,幫助提升相關案件審判專業化水平。

聚焦古城保護中涉法涉訴的重難點問題,鯉城區還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建立古城保護行政監管與公益訴訟檢察監督銜接配合工作機制,通過訴前檢察建議,有效推動解決古城範圍內的違章搭蓋、安全隱患等問題,推動相關部門落實文保單位、古民居、古大厝的修繕、保養、周邊環境整治等常態化保護措施。此外,鯉城公安部門還切實打擊文物犯罪,督促安全管理主體落實相關責任。

“特色化”普法宣傳

司法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不僅在於定分止爭,更在於弘揚法治。近年來,鯉城區不斷創新宣傳形式,“線上+線下”結合,努力增進普法實效,增強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法治意識,助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創新發展。

“檢察護寶觀察點”

2021年6月,鯉城區在古城建成全國首家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展館,館內設置典型案例專欄,配備互動體驗區,通過豐富的圖片、實物、影像資料和互動遊戲等形式,深層次、多方位地向市民和遊客展示我國、世界各地文化遺產和相關法律保護工作情況。同時,該區還設立“護城檢察聯絡點”“檢察護寶觀察點”,常態化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定期舉辦文化遺產保護法治宣傳、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研討沙龍、“校檢合力護寶·守護世遺泉州”法治進校園等活動,打造多方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格局。

定期舉辦“校檢合力護寶·守護世遺泉州”法治進校園等法治宣傳活動。

相關文章